52古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光禄卿

光禄卿

官名。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508)改光禄勋置,十一班,位列十二卿,掌宫殿门户及一部分宫廷供御事务。有丞、功曹等属官,领守宫、黄门、华林园、暴室等令。陈因之,三品、中二千石。北齐置为光禄寺长官,掌宫殿门户、帐幕器物、百官朝会膳食等,三品。隋、唐沿置,唯掌祭祀、朝会、宴享之供设,政令仰承礼部。隋初正三品,炀帝改从三品,唐因之。唐高宗、武则天时曾随本寺改名司宰正卿、司膳卿,寻各复旧。北宋初为三品寄禄官,表示品级俸禄,不预寺务,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始成为职事官,从四品。南宋随寺省。辽朝改置崇禄寺卿。元朝隶宣徽院,初设一、二员不等,仁宗延祐七年(1320)定置四员,正三品。明朝兼掌皇室膳食,职事繁重,虽听于礼部,又受尚膳监太监督察。初定正四品,洪武八年(1375)随本寺改名光禄司卿,三十年复旧,从三品。清朝置满、汉各一员,职掌与唐略同,职轻事简,从三品。光绪三十二年(1906)随寺省。自北齐以来,亦称“光禄寺卿”。


官名,汉置,俸中二千石,掌宿卫宫殿门户等。其后,隋朝、宋朝也设此官。详“光禄勋”条。

猜你喜欢

  • 从佐

    官名。汉朝官府随从之类小吏,地位低微。《后汉书·周燮传》:“(冯良) 少作县吏。年三十,为尉从佐。”李贤:“从佐谓随从而已,不主案牍。”官府长官的随从小吏。《后汉书·周燮传》:“(冯良)年三十,为尉从

  • 三公郎

    官名。尚书省三公曹长官通称。三国魏始置,亦称郎中,资深者可转侍郎。秩四百石,六品。两晋南北朝沿置。晋六品。南朝属吏部尚书。宋六品;梁侍郎六班,郎中五班; 陈侍郎,郎中并秩六百石,四品。北魏属殿中尚书,

  • 牙署

    即“牙书”。

  • 典虞都尉

    官名。三国魏西晋置,主田猎,并与典牧都尉共同负责马、牛的牧养,属太仆卿。下设司马、典虞令、典虞丞等。六品。官名,三国魏和西晋皆置,掌田猎等,为太仆属官,其下属有司马、典虞令、典虞丞等。

  • 典庸器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仿《周礼》典庸器置,北周沿置。初为春官府大司乐中大夫属官,北周武帝保定四年(564),改大司乐为乐部,遂隶乐部中大夫。掌乐器及征服敌国所获庸器的收藏,下设典庸器下士以佐其职

  • 芙蓉幕

    指幕府。无论在朝官员还是地方长官的幕府,都称芙蓉幕。唐朝独孤受《清箪赋》:“入芙蓉之幕,焕以相鲜。”唐代赵嘏《十无诗寄桂府杨中丞》:“一从开署芙蓉幕,曾向风前记得无?”参看“幕府”条。

  • 水军都指挥使

    武官名。《资治通鉴·后梁纪三》记太祖乾化二年(公元912年)十一月“楚王殷遣水军都指挥使杨定真救岳州。”

  • 丹阳尹丞

    即“丹杨丞”。

  • 公府议曹

    公府诸曹之一。西汉丞相府置,职主谋议。《汉书·翟方进传》记李寻曾为议曹。

  • 诸冶西道令

    官名。北齐置。参见“诸冶西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