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充人

充人

官名。《周礼》地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负责饲养祭祀用牲。《周礼·地官》: “充人,下士二人,史二人,胥四人,徒四十人”,“掌系祭祀之牲牷。祀五帝,则系于牢,刍之三月。享先王,亦如之。凡散祭祀之牲,系于国门,使养之。展牲,则告牷。硕牲,则赞”。


官名。负责祭祀用的牲口;把牲口养肥,供祭祀用。《周礼·地官·充人》:“充人,掌系祭祀之牲牷。祀五帝,则系于牢刍之三月,享先王亦如之,凡散祭祀之牲,系于国门,使养之,展牲则告牷,硕牲则賛。”

猜你喜欢

  • 财政委员会

    官署名。国民党政府设置。依照民国二十年十一月十二日公布的《财政委员会组织大纲》规定,“国民政府为审查国库各项收支,实行财政公开起见,设立财政委员会。”其职权为整理财政,审查军政各费的概算,稽核公债的发

  • 司虞大夫

    官名。即虞部郎中,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虞部郎中。官名。唐高宗龙朔二年,改虞部郎中为司虞大夫。咸亨元年复旧。见《通典·职官五·工部尚书》,参看“虞部郎中”。

  • 管理三旗纳银庄

    官署名。清朝内务府所属机构之一。雍正元年(1723)设。掌镶黄、正黄、正白三旗庄地钱粮草束之征收。后改称“三旗庄头处”。

  • 奏

    官吏向皇帝陈事议政的表奏。 汉朝以此作为选拔官吏的项目。《后汉书·胡广传》: “诸生试章句,文吏试奏。 ”

  • 礼部参议厅

    清末礼部内部机构。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设,掌审议本部各司重要事务,总核征收地租草价等一切公产事务,兼理本部各司俸银俸米。设左右参议各一人,正四品,所属有主事二人,掌缮写并督率笔帖式工作。

  • 辽东西部都尉

    官名,汉置,为仅次于将军的武官,掌领军队,驻守辽东西部。《后汉书·孝和帝纪》:“十二月,复置辽东西部都尉官。”注:“安帝时以为属国都尉,在辽东郡昌黎城也。”

  • 马步军粮料院

    官署名。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并马军粮料院、步军粮料院置,掌马、步诸军给授俸料批书券历。初隶三司,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转属太府寺。参见“粮料院”。

  • 八行取士

    宋代太学招补新生的方式之一。八行即八种品行。《宋史·选举志三》说:“崇宁五年(公元1116年)初立八行科。所谓八行者,即孝、悌、睦、婣、任、恤、忠、和”。八行又分为三等,孝、悌、忠、和为上等,睦、婣为

  • 英文科员

    官名。北洋政府设置,属运副公署,见“盐运使公署”。

  • 校正

    官名。春秋时晋、宋等国置。掌马政的长官。《左传·成公十八年》: “晋悼公即位于朝,始命百官”,“弁纠御戎,校正属焉,使训诸御知义。”杜预注: “校正,主马官。”官名。春秋时设有此官,掌牧马。《左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