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元帅

元帅

官名。春秋晋国始置,为三军中军主将之称,上卿爵,执掌国政,统兵作战。东汉灵帝时置西园八校尉,以小黄门上军校尉蹇硕为元帅,然非汉代定制。督司隶校尉以下,虽大将军亦领属之。北周亦置,为行军元帅简称,总辖军务,皆以宗室或重臣出任,行军出征方置为大军统帅,并非常设职官。开府、设监军、长史、司马、列曹参军等僚佐。隋朝沿袭此制。唐朝元帅皆以亲王任之,掌征伐,兵罢即省。安史之乱后,又置天下兵马元帅,大历八年(773)罢。其后凡调诸道兵马会战,则置元帅或都统,以为战时最高军事长官,多由亲王挂名,副元帅实掌其事,幕职有行军长史、行军司马,掌书记、判官、参谋、兵马史、都虞候等。元朝于各行省置都元帅府,秩正二品,元帅府正三品。郑成功设为各军统帅。其军队分为左、右、前、后、中五军。郑成功自为中军元帅。


官名,春秋时晋文公置。晋置上、中、下三军,中军主将称元帅,上卿爵,统三军,主国政。《左传·僖公二十七年》:“于是乎蒐于被庐,作三军,谋元帅。”注:“晋以中军帅为元帅。”东汉灵帝置西园八校尉,以小黄门上军校尉蹇硕为元帅,督司隶校尉以下及大将军,但非定制。北周为行军元帅的省称,总掌军务,非常职,出征时则置,军事行动结束则免。隋沿其制,唐也置。唐朝元帅多由亲王兼任,副元帅才实掌军务,属吏有行军长史、行军司马、书记、判官、参谋、兵马史、都虞候等。宋沿置。元朝各行省置都元帅。见《新唐书·百官四》。

猜你喜欢

  • 钞纸局

    官署名。明朝户部宝钞提举司所属机构。洪武七年 (1374) 置。设大使一人,正八品; 副使一人,正九品; 典史一人。掌备印钞用纸。十三年罢,十九年复置。中叶后,以钞法不行,革副使。官署名。明置,属宝钞

  • 管勾

    官名。①宋朝始置为差遣名目之一,如管勾机宜文字、管勾往来国信所、管勾留司御史台事等。金、元置为首领官,各司多置。设于左、右司、各部,御史台,枢密院所属架阁库,各一至二员,正八品,掌收藏籍帐案牍等事。元

  • 法制院录事

    官名。清末内阁法制院属官。宣统三年(1911)五月设。位佥事之下。无定员,视事之繁简酌置。分任本院法律法令之起草与审议。

  • 右曹员外郎

    ① 宋朝职方、驾部、库部、都官、比部、司门、屯田、虞部、水部员外郎统称。② 官名。宋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后户部置,佐理户部右曹之事。

  • 渤海帐司

    官署名。辽朝北面官,辽灭渤海以后,仍保留其王族族帐,置渤海帐司总其事。置宰相、太保、挞马等职。

  • 左督护

    官名。西晋末凉州张轨置。为统兵武职,地位较一般州所置的督护为高。见《晋书·张轨传》。

  • 税课司

    官署名。① 明清地方征税机构。明初改在京官店为宣课司,府州县官店为通课司,后改通课司为税课司、局。府称局,县称司。设从九品大使一人,典商贾,侩屠,杂市之常征,汇于府州县。清朝沿置,征纳地方店铺牙贴契税

  • 礼侍

    宋朝礼部侍郎简称。

  • 山东部

    官署名。① 明朝户部十二属部之一。洪武二十三年(1390)改原民部、度支部、金部、仓部四属部而置十二属部,各以布政使司为别。设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二人,领山东布政司户口、钱粮等事。部下分设四科:

  • 十五路

    政区名。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分全国为十五路:(1) 京东路,统府一、州十六,军四、监二,即:开封府,宋、兖、徐、曹、青、郓、密、齐、济、沂、登、莱、淄、濮、单、潍各州,广济、清平、淮阳、宣化各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