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假黄钺

假黄钺

黄钺即饰以黄金的钺,本用于皇帝仪仗。三国时特赐予出征重臣,以示威重,令其专主征伐。魏文帝黄初三年(222) 亲征孙权,以曹休为征东大将军,假黄钺,督张辽等及诸州郡二十余军。其后相沿为成制。吴亦有此号,权位虽高,然次于假节钺。晋朝无假节钺,而以假黄钺为最高,汝南王亮、王导、桓温等重臣均加此号,所加者多为大司马、大都督、都督中外诸军事等最高军事长官。南朝宋、齐沿之。北齐亦有此制。隋朝为荣誉称号。恭帝义宁元年(617) 以李渊为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进封唐王。


赐号名,一般授予最高武官,受此号者,则专主征伐,或代表皇帝亲征。魏晋南北朝时皆有此称号。《三国志·魏书·曹休传》:“帝征孙权,以休为征东大将军,假黄钺,督张辽等及诸州郡二十余军。”三国吴也置。钺,大斧。黄钺,镀金的大斧。本为皇帝仪仗,赐臣以示专征伐。

猜你喜欢

  • 左右车将

    官名,汉置,即左车将和右车将。左车将掌左车郎,右车将掌右车郎;掌车叫车郎。见《汉书·百官公卿表》。

  • 都老爷

    清朝御史之俗称。以御史属都察院,故名。

  • 典膳局

    官署名。北齐太子门下坊置,有监、丞各二员。隋朝沿置。唐高宗龙朔二年(662) 改监为郎,置二员; 丞二员,隶太子左春坊。掌东宫进膳、尝食,每夕更值于厨; 另有主食、典食等属。唐置,供应膳食的机关。其长

  • 安世侯

    官名。汉朝时西域尉犁等国置,员一人。官名,西域尉犁国置,掌佐国王治国。《汉书·西域传下·尉犁国》:“尉犁侯、安世侯、左右将、左右都尉、击胡君各一人,译长二人。”

  • 大兴府尹

    官名。金代中都的行政长官,兼领本路兵马都总管府事。佐官有同知、少尹各一人;所属有总管判官、府判各一人,推官二人;又有知事、都孔目官及知法。

  • 文渊阁

    ① 明代藏书阁名。为皇宫内收藏书籍之处,文臣亦在此陪侍皇帝读书并加讲解。明太祖建于南京奉天门东,成祖永乐 (1403~1424) 中迁都北京后,又于宫内建文渊阁。明、清又以此作为殿阁大学士名号。②清朝

  • 臬使

    明清按察使之别称。

  • 御武校尉

    官名。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87)置为从八品上武散官。宋朝沿置,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罢。

  • 通掖郎

    内侍阶官名。金朝置。二十五阶之第十四阶,秩正七品上。官名。金代内侍官,正七品上,称通掖郎。见《金史·百官一》。

  • 绥北将军

    官名。南朝梁置。为四绥将军之一,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二十班,拟四平将军; 大通三年(529)定制后,仍拟四平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