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借补

借补

清朝吏部之铨选制度。指官员所补用之缺,原非应补之缺,乃以现缺先用之例。有候补大员以小官之缺补用者,亦有候补官员以同品之缺补用者。部院宗属司员可借补满缺。笔帖式、库使等官可借补现缺,待本旗缺出再行还抵。晚清武官候补者多,本职补官,终身无望,准提、镇借补副、参、游击缺,副、参、游借补都、守缺,都、守借补千、把总缺。


以大品官之衔,补小品官之缺,叫做借补。见《清会典》。

猜你喜欢

  • 京县

    县的等级之一。宋制为京、畿、望、紧、上、中、下七等县的第一等,相当于唐代的“赤县”,参见该条。金制为赤、京、剧、次剧、上、中、下七等县的第二等,即诸京附郭的县,次于中都附郭的赤县。

  • 总领司

    官署名。金朝置。统军机构。哀宗正大二年(1225)选诸路精兵为总领司,直隶枢密院,每司军兵数万人。长官为总领,秩正四品。后改为都尉司。

  • 明甲将军

    殿廷卫士名。明置,见“大汉将军”。

  • 右讲经

    官名。明清僧录司之官员。分掌天下释教之事。明洪武十五年 (1382) 设,一人,正八品。清康熙十三年 (1674) 定设一人,亦为正八品。依例升迁左讲经,缺出由左觉义升补。

  • 和解使

    唐诸道临时特遣使。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讨伐田悦,领兵将领李抱真、马燧以事素有嫌隙,因此诸军逗留观望,久无战功,德宗数遣中使和解之。

  • 仓曹掾属

    官名。见“公府仓曹”。

  • 左迁

    官员贬职、降职之称呼。古以右为尊,左为卑,故云。《汉书·周昌传》: “吾极知其左迁。”颜师古注: “是时尊右而卑左,故谓贬秩位为左迁。”《晋书·杜预传》: “其优多劣少者叙用之,劣多优少者左迁之。”降

  • 四勇营

    军事编制。为明朝京军十二团营中敢勇、果勇、效勇、鼓勇四营的合称。成化三年 (1467) 置。各设坐营内臣一员、武臣一员、号头官一员、把总二十员。嘉靖二十九年 (1550)罢。

  • 襄威将军

    官名。将军名号。北魏置,孝文帝太和二十三年(499)定为从六品上。可作为士族的起家官。《魏书·崔挺传》:“(崔朗)以军功起家襄威将军、员外散骑常侍。”隋初列为散号将军,正八品下,炀帝大业三年(607)

  • 五都大夫

    官名。战国时齐国设有五都,相当于他国的郡,除国都临淄以外,其他平陆、高唐、即墨、莒四都均具有边防重镇的性质。五都各驻有经过考选和训练的常备兵,称为“技击”或“持戟”之士。对外作战时,五都之兵常被用作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