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佐将

佐将

官名。太平天国后期增设之朝上职官。天历庚申十年 (1860) 始设。在此之前,为军中带兵官之通称,后逐渐演变为次于主将的正式职官。又有大佐将之职,官阶亦低于主将。


官名。太平天国后期设置。在前期,佐将是军中带兵官或地方行政官的通称。《贼情汇纂·伪官制》未列佐将官名,同书《伪科目》说:“贼称军中带兵伪官曰佐将。”后渐演变成官名。辛酉十一年(公元1861年)所发的《梁凤超悬赏告字》中所钤官印为“太平天国天朝九门御林真忠报国敛天安任天海关正佐将梁凤超”,可见此时已成为正式官名。梁凤超后升任江南省水师主将,升爵敛天义,说明佐将已成为比主将低一级的新官阶。正佐将之外又有大佐将之名,其官阶略与主将相当。

猜你喜欢

  • 改旗

    允许旗入官员改变旗籍,为清代褒奖官员方式之一。如镶白旗人高其位因功授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加太子太傅,改隶镶黄旗。

  • 侍卫马步司

    官署名。即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司。

  • 左右广胜军

    禁军名。后梁置,《五代会要·京城诸军》记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九月置左右广胜军,为禁军中的两军,以亲王为军使。

  • 山东司

    官署名。即“山东清吏司”。

  • 道尹公署

    官署名。北洋政府于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五月二十三日公布《道官制》,改观察使公署为道尹公署。公署内部组织与观察使公署同。道尹公署于民国十三年(公元1914年)七月一日起裁撤。参见“观察使公署”。

  • 县议事会

    县自治机关。清末标榜地方自治,于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颁布《府厅州县地方自治章程》,各省多设有县议事会。民国初年沿设,而制度略有改变,具有立法机关的性质,相当于县议会。其议决事项如下:一、县岁出,

  • 监军寨统领司

    官署名。辽朝置。北面官,为南京诸司之一。

  • 护乌桓从事

    官名,汉置,为护乌桓校尉属官,掌文书。见《后汉书·百官志五》。

  • 司金

    官署名。① 西魏、北周冬官府置,掌金属矿藏、冶炼及加工制造,长官为中大夫,有小司金下大夫、 小司金上士、 小司金中士,统锻工上士及典艹、冶工、铸工、函工、雕工等中士。② 即尚书省户部金部

  • 委任令

    北洋政府规定,凡大总统对于官吏、上官对于属官的差委命令,称为委任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