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勒希哈番
满语官名。汉译为“少卿”。
满语官名。汉译为“少卿”。
官名。清朝内奏事处中任职之太监。额设二人。详见“奏事处”。
宋朝主管机宜文字、主管书写机宜文字与干办公事合称。官名合称。见“机宜”。
官名。北魏置,为后宫女职。孝文帝改定内官时,与女酒、女食等视五品。
官名。南朝宋置,陈超曾任此职,参见《宋书·符瑞志》。
官署名。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置司于大宁路(今内蒙古昭乌达盟宁城西),设使、副使等官。监治西京、北京、开元等路,兼劝农事。隶御史台。八年,改为山北辽东道提刑按察司。
见“登闻鼓厅”。
官署名。清朝刑部所属办事机构。掌追缴、收贮现审案内脏罚、脏变、脏赎银两及没收各物,会其数以送户部,并保管本部现银及堂印。设司库一人、库使二人,均为满员,经承一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刑部改为法部
官名。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开封府置,大观二年(1108)诸州府皆置。掌礼乐、学校、贡举等事务,正八品。
见“作坊”。
明代铨选方式之一。布政使、按察使员额有缺,由三品以上官会推,称为会举。见《明史·选举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