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中谒者

中谒者

官名。西汉刘邦置,以灌婴任此职,随从征伐。南朝宋、十六国后赵及北魏亦置,皆用宦官充任。后赵申扁任此职时,掌机密,处理奏案,权倾内外。北魏时属中谒者仆射,随侍宫中。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 职员令定为从五品下,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未载。参见“谒者”。


1、官名,西汉刘邦始置,以灌婴任此官,随军征伐,掌引见接待。

2、官名,西汉置,为大谒者之副,掌引见接待宾客等事。《汉书·魏相丙吉传》:“中谒者赵尧举春,李舜举夏,兒汤举秋,贡禹举冬,四人各职一时。”

3、官名,为中宫谒者的省称。王先谦说:“下文中宫谒者称中谒者(见《后汉书集解》)”。中谒者三人,宦者,俸四百石,掌报中章等事。《后汉书·孝安帝纪》:“二月戊戌,遣中谒者收葬京师客死无家属及棺椁朽败者,皆为设祭;其有家属,尤贫无以葬者,赐钱人五千。”又《后汉书·窦融传》:“帝愍融年衰,遣中常侍、中谒者即其卧内强进酒食。”

其后,南朝宋、十六国后赵、北魏也置。后赵申扁任此官时,掌机密、处理奏案,权势极大。

猜你喜欢

  • 九豆和官

    官名。北魏置。《南齐书·魏虏传》:“又置九豆和官,宫城三里内民户籍不属诸军戍者,悉属之。”此系南朝人对北魏鲜卑语官名的音译。

  • 左熊卫将军

    官名。渤海国十卫之一左熊卫次官,置一人。

  • 东部千长

    官名,汉时西域龟兹国置东西南北部千长,为地方性长官。千长,意即千人之长,掌千人。见《汉书·西域传·龟兹国》。

  • 浙江部郎中

    官名。明初户部浙江部、刑部浙江部均置,各一人,正五品,掌本属部之事。参见“浙江部”。

  • 斥候

    官名,春秋时即有此官,掌侦察或守候的小官。“斥”是“远”的意思,“候”是“侦察”的意思。《左传·襄公十一年》:“赦郑囚,皆礼而归之;纳斥候,禁侵掠。”《汉书·苏武传》:“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

  • 右民郎

    官名。亦称“右民郎中”。西晋分民曹郎置,为尚书省右民曹长官通称,亦称郎中,六品。东晋省并左民郎。北魏复分置。初属右民尚书,孝文帝太和(477—499)改制后属度支尚书。太和十七年定郎为从五品中,郎中五

  • 户部左右曹

    宋朝户部分左曹右曹,各置郎中、员外郎二人。左曹分案三:一曰户口,掌诸路州县户口升降,民间立户分财,科差人丁,典卖屋业,陈告户绝,索取妻男之讼;二曰农田,掌农田及田讼,务限奏丰稔,验水旱虫蝗,劝课农桑,

  • 讨虏校尉

    官名。东汉末置。贾诩自平津都尉迁此,隶中郎将牛辅。见《三国志·贾诩传》。官名,东汉末年置。掌领兵作战,职位低于将军,高于都尉。《三国志·魏书·贾诩传》:“董卓之入洛阳,诩以太尉掾为平津都尉,迁讨虏校尉

  • 前军兵马使

    官名。唐朝元帅、都统、招讨使属官,出征则置,兵罢即省,置一人,位行军参谋下。

  • 复试

    科举考试方式之一。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 诏“食禄之家, 有登第者,礼部具姓名以闻,令复试之。”此后别命儒臣于中复试,合格者乃赐予及第。开宝六年(公元973年)学士李昉知贡举,落第人诉李昉举士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