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三府掾

三府掾

官名。即三公官署下属官员。三府东汉指司徒、司空、太尉之府。


三府即三公府,其长官分别为太尉、司徒、司空。公下是长史,类似今天的办公室主任,再下就是“”,即各曹的办事官员,其官俸比四百石或比三百石(见《后汉书·百官志》)。《后汉书·孝和孝殇帝纪》:“夏四月,遣三府掾分行四州,贫民无以耕者,为雇犁牛直。”《后汉书·孝桓帝纪》:“豫州饥死者什四五,至有灭户者,遣三府掾赈禀之。”参看“三公”条。

猜你喜欢

  • 掖庭署令丞

    官名。北齐长秋寺所属有掖庭署,置令及丞为正副主官,所属有宫教博士二人。唐改掖庭局,属内侍省,掌宫人簿帐、女工。

  • 六玺

    皇帝的印称玺,根据用印的不同,分为六种,即六种印,称为六玺或天子六玺。秦始皇首用六玺,汉因之。六玺是:皇帝行玺,用于封命;皇帝之玺,用于赐诸侯王书;皇帝信玺,用于调兵;天子行玺,用于征大臣;天子之玺,

  • 写字

    宦官名。明朝内府二十四衙门各监、司、局及内府各供用库多有设置,无定员。

  • 副詹事

    官名。明初太子东宫职官。以勋旧大臣兼领其事,佐左、右詹事掌辅导太子。洪武二十五年(1392)改名少詹事,定正四品。

  • 管轮正、管轮副

    海关征税部海班、海事部运输科与巡船班的洋员。见“征税部”、“海事部”。

  • 东都留台

    官署名。唐朝东都所置御史台,分司监察弹劾之事; 置御史中丞一员、侍御史一员、殿中侍御史二员、监察御史三员。宪宗元和(806—820)以后不置中丞,以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主留台务,而三院御史亦不

  • 司徒公

    “司徒”尊称。《尚书大传》:“天子三公,一曰司徒公,一曰司马公,一曰司空公。”参见“司徒”。官名,即司徒。《尚书·大传》:“天子三公,一曰司徒公,一曰司马公,一曰司空公。”《后汉书·百官一》:“司徒,

  • 右将

    官名,汉代西域诸国多设此官,为高级将领,掌帅军作战。《汉书·西域传·温宿国》:“辅国侯、左右将、左右都尉、左右骑君、译长各二人。”

  • 右罴卫

    渤海国十卫之一,相当于唐朝的十六卫,置大将军一人、将军一人。

  • 监督

    官名。清朝设,为某一具体办事机构之主管官。初,为户部、工部所辖之职官,如户部所属之京通十三仓、大通桥、各榷关、工部各榷关均设。后,清末新设各学堂及大清银行亦置,为主管官。光绪二十七年(1901)后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