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郡
①西魏置,属南汾州。治所在龙门县(今山西河津市东南)。北周属绛州。隋开皇初废。
②隋义宁二年(618)改平武郡置,治所在江油县(今四川平武县东南南坝镇旧州)。辖境相当今四川平武县及青川、江油二县市部分地。不久改为西龙门郡。
东魏置,治西太平县(其地无考)。北齐移治龙门县(今河津市西)。辖境约当今山西省河津市地。属南汾州。隋开皇初废。
①西魏置,属南汾州。治所在龙门县(今山西河津市东南)。北周属绛州。隋开皇初废。
②隋义宁二年(618)改平武郡置,治所在江油县(今四川平武县东南南坝镇旧州)。辖境相当今四川平武县及青川、江油二县市部分地。不久改为西龙门郡。
东魏置,治西太平县(其地无考)。北齐移治龙门县(今河津市西)。辖境约当今山西省河津市地。属南汾州。隋开皇初废。
古泽薮名。《吕氏春秋·有始览》、《淮南子·墜形训》 列为九薮之一。《尔雅·释地》 列为十薮之一。郭璞以 “海滨广斥” 为解。清郝懿行 《尔雅义疏》 谓今山东蓬莱市、莱州市以西,历寿光、广饶至沾化、无棣
即锡义山。在今湖北郧西县西南。《新唐书·地理志》 丰利县:“有锡义山,一名天心山。”《元和志》卷21丰利县:锡义山“一名天心山,在县东北六十五里。山方圆百里,形如城,四面有门,相传以为仙灵所居”。
在今安徽青阳县南二十二里,九华山东麓。为九华山古道东大门,李白、刘禹锡等均曾由此登山。
即今江苏灌云县西北龙苴镇。《方舆纪要》卷22海州:龙沮城在“州西六十里。《城冢记》:楚将龙沮所筑也。……今为龙沮镇”。
又称纳克书奔盆族。在今西藏比如县东彭盼区香曲、亚栋一带。为藏北三十九族之一。清乾隆《西藏志·外番》、《卫藏通志》 作三札。
又作平阳封宫。春秋时秦筑,在今陕西宝鸡县东杨家沟乡以东、阳平镇以西。《史记·秦本纪》:武公元年(前697),“伐彭戏氏, 至于华山下,居平阳封宫”。《雍录》亦称“平阳宫在华山下”。
亦作藤越县。元至元十一年 (1274) 置,为腾越州治。治所即今云南腾冲县。二十五年(1288) 废。古县名。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置,治今云南省腾冲县,属腾越州。二十五年废。
在今新疆鄯善县南。《元和志》卷40柳中县:大沙海“在县东南九十里”。
在今浙江遂昌县东。《明 一统志》 卷44处州府: 瑞山 “在遂昌县治南。昔有异人,乘白虎至山创庵,炼丹有紫云之瑞,丹成上升。其丹灶虽圮,时有瑞气盘结于上”。
北魏改竹邑县置,在今安徽宿州市北二十里老符离集。《魏书·灵征志下》:“高祖延兴元年十二月,徐州竹邑戍士邢德于彭城南一百二十里,得蓍一株。”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