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龙兴寺

龙兴寺

①即今河北正定县城内隆兴寺。创建于隋开皇六年(586),原名龙藏寺。北宋开宝四年(971)改名龙兴寺。清康熙年间定名隆兴寺。

②唐建。在今山西新绛县城内。寺内有碧落碑。碑文刻于唐总章三年(670)。书法奇古,行笔精绝,以大篆著名。内容为太宗弟韩王元嘉之子李训、李谊、李譔、李谌等为居母丧造像祈福。咸通十一年(870)郑承规奉命在碑阴下部书刻释文。原文字迹略有损伤,后人摹其旧拓重刊一通,存于原碑之侧,人称新碑,碑阴留题“金大定二十二年”字样。

③即大龙兴寺。在今安徽凤阳县北。为明洪武十六年(1383)在离於皇旧寺(皇觉寺)十五里之中都城内盛家山重建的佛寺。

④在今浙江杭州寺北城区。《资治通鉴》:唐天复二年(902),徐绾叛钱镠,“绾退屯龙兴寺”,即此。

⑤在今湖北房县西北一百八十里。《明一统志》卷60襄阳府:龙兴寺“在房县。唐柳宗元《岳州圣安寺碑》云:“无姓和尚始居房州龙兴寺中。”即此。

⑥在今湖南永州市西南。唐柳宗元尝僦居于此。西有净土院。柳宗元有《永州龙兴寺修净土院记》。

⑦在今湖南沅陵县城西北虎溪山南麓,俯临沅江。唐贞观二年(628)创建,后历经修葺、扩建。现存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弥勒殿、大雄宝殿、观音阁、旃檀阁、弥陀阁及东西厢房等,均依山而筑。大雄宝殿建于元末明初,正前重檐间悬挂“眼前佛国”木匾,是明崇祯年间礼部尚书、书画家董其昌题写的摹刻品。

⑧一名治平寺。唐建(一说东汉建),在今四川忠县东一里。唐杜甫在忠州时,尝居于此,有《题忠州龙兴寺所居院壁》诗。南宋诗人陆游有《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诗》。清康熙五年(1666)重修。

⑨在今四川奉节县北十里。《清一统志·夔州府二》:龙兴寺“宋王十朋有诗。自注:钦崇皇帝母王皇后所生之地”。


(1)古寺名。(1)在今河北省正定县。本隋龙藏寺,北宋开宝四年(971年)改名龙兴寺。清康熙年间改名隆兴寺。(2)在今浙江省杭州市北城区。唐天复二年(902年)徐官叛钱镠,屯兵于此。(3)在今湖南省永州市芝州区西南。唐柳宗元曾居此,有《龙兴寺修净土院记》。(4)在今重庆市奉节县北。宋王十朋有诗言之。(2)今寺名。(1)在安徽省凤阳县城东北日精峰下。原为明太祖朱元璋早年出家的皇觉寺,洪武十六年(1383年)移今址重建,朱元璋赐名大龙兴寺,并亲撰《龙兴寺碑》碑文。《大明洪武实录》载:此寺有“佛殿、法堂、僧舍之属凡三百八十一间”。寺内原藏有朱元璋画像、铁像,并有御书亭一座,亭内有明太祖“第一山”手书石碑。东西两廊嵌有明清两代名人题词。现仅存殿阁20余间,以及明铸铜镬、铜钟和明万历诗碑等文物。大雄宝殿内辟为文物陈列室。(2)在湖南省沅陵县城西北面的山坡上。背仰虎溪山,俯临沅江,与笔架山隔水遥望。唐贞观二年(628年)创建,现存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弥勒殿、大雄宝殿、观音阁、旃檀阁、弥陀阁及东西厢房等,均依山而筑。大雄宝殿建于元末明初,正南北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明间重檐歇山顶,两梢间则用硬山顶。殿内共24根大木柱,其金柱呈很少见的梭柱形式,两端有卷煞,立于有木的石础上。殿的明间特大,次间加梢间还不及其宽,殿内天花板上梁架为穿斗式,殿正前二重檐之间悬挂着“眼前佛国”的木匾,是明崇祯年间礼部尚书、书画家董其昌题写的摹刻品。凤滩水电站大坝建成关水后,龙兴寺山门离水面咫尺,山色、水光与庙宇交相辉映,游人乘舟入庙门别有一番风趣。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硇洲

    即碙洲。今广东湛江市东南硇洲岛。《宋史·瀛国公传》: 南宋景炎三年 (1278),“ (帝) 昰殂于碙洲,其臣号之曰端宗”,即此。又 《清一统志·高州府》: 硇洲镇巡司,“硇一作碙,在吴川县南一百里碙

  • 祁州

    唐景福二年(893)分定州置,治所在无极县(今河北无极县)。北宋景德元年(1004)移治蒲阴县(今安国市)。辖境相当今河北安国、深泽、晋县等市县地。元以后辖境有变化,清不辖县。1913年改为祁县。唐景

  • 东洋

    ①明代概称婆罗国以东海洋及沿海诸岛国为东洋。明张燮《东西洋考》:“文莱即婆罗国,东洋尽处,西洋所自起也。”即指今文莱以东之加里曼丹岛、苏拉威西岛、马鲁古群岛、菲律宾群岛及其附近海洋。②清代概称日本、琉

  • 哈喇洪

    在今新疆尉犁县北。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 于此置新平县。

  • 夫罗县

    南齐置,属高兴郡。治所当在今广东化州、廉江、遂溪等市县境。隋开皇时废。

  • 美诺寨

    清小金土司官寨。在今四川小金县。《清史稿·土司传》: 乾隆四十三年 (1778) 金川土司反,“朝廷调张广泗总督四川,进驻泽旺所居美诺官寨……三十九年,阿桂入自鄂克什,转战五昼夜,直抵美诺,克之”。即

  • 淮宝县

    1941年苏北革命根据地由淮安、宝应二县运河以西部分地析置,属盐阜区。治所在岔河镇(今江苏洪泽县东岔河镇)。取淮安、宝应二县首字为名。1949年4月属苏北行署区。1950年撤销,并入淮阴、淮安、宝应三

  • 海康郡

    唐天宝元年 (742) 改雷州置,治所在海康县 (今广东雷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遂溪、湛江以南雷州半岛。乾元元年 (758) 复为雷州。唐天宝元年(742年)以雷州改置,治所在海康县(今广东雷州市),

  • 阎家口寨

    北宋置,属牟平县。在今山东乳山市西北阎家夼。

  • 纸桥

    在今越南河内市西。《清史稿·越南》:光绪九年(1883),“刘永福与法人战于河内之纸桥,大破法军,陈斩法将李成利,越王封永福一等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