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黑水河

黑水河

①又名石顶河。在今河北张北县西北。民国 《张北县志》 卷1: 石顶河 “源出花盖淖尔、伊克淖尔等处,由以上各水注入,经过石柱子梁村北及汽车桥大特拉房子西流,入安固里诺尔,长约四十余里。按 《三厅志》,此河为石顶河,现在土人均呼为黑水河”。

②即今四川茂县西北之黑水。为岷江支流。源出黑水县西北垭口山东麓,东流茂县西北,于沙坝东注入岷江。《明史·地理志》 叠溪军民守御千户所:“西有汶江,南有黑水流合焉,谓之翼水。”

③即今甘肃庆阳县西黑河。《方舆纪要》 卷57庆阳府安化县: 黑水河在 “府西百二十里。源出太白山,西南流入环县境,复折而南经府西,又东南流入宁州境,……下流合于泾河”。


(1)左江支流。因河水清绿似墨,故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源于靖西县西北部岩溶山区,东南流经越南,再进入广西大新县,向东流至崇左市西注入左江。越南境内称归春河,中国境内又称逻水。长192千米,流域面积6660平方千米。含沙量小。建有明怀、齐苗等水库。流域内有著名的大新锰矿。(2)金沙江支流。在四川省南部,介于乌科梁子、螺髻山、鲁南山之间。源出昭觉县西部马姑梁子东麓门,向南流贯普格县、宁南县,至葫芦口入金沙江。长173千米,流域面积3530平方千米。河谷深切,呈V形,落差达2240米,已建有6座小水电站。支流有则木河、碧迹河等。(3)古称翼水。藏语称措曲,意为“生铁色的河水”。岷江支流。在四川省中北部。源于黑水县西南亚克复山东麓,由西向东流至茂县境,纳赤不苏河后东流入岷江。长144千米,流域面积7222平方千米。河谷狭窄、陡峻,富水力资源。建有徐古等水电站等。


猜你喜欢

  • 宗州

    ①唐武德四年 (621) 置,治所在宗城县(今河北威县东南二十里古城)。辖境相当今河北威县、南宫、枣强等县地。九年 (626) 废。②唐贞观十一年 (637) 改西宗州置,治所在宗居县 (今云南祥云县

  • 恰卜恰

    即今青海共和县驻地恰卜恰镇。清乾隆《西宁府志》 卷21西宁至藏路程: “南路白彦脑儿……五十里至恰不恰,有草无柴,青海蒙古住牧。四十里至西泥脑儿。” 民国汪公亮 《西北地理》 第二十三章: “民国八年

  • 李家桥

    即今北京市顺义县南二十里李桥镇。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6顺义县图:南有李家桥。

  • 东安平县

    秦于安平置,属临淄郡。治所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东北十里皇城营。西汉属甾川国。《汉书·地理志》 注:“师古曰:阚骃云,博陵有安平,故加东。”东汉属北海国。三国魏属齐国。南朝宋改为安平县。古县名。秦始皇二十

  • 东关城

    今越南河内市。明交州府附郭县。《明史·安南传》:宣德元年(1426)王通计黎利,“一战而败,心胆皆丧,举动乖张,不奉朝命,擅割清化以南地予贼,尽撤官吏军民还东关”。

  • 建春门

    ①魏晋洛阳城东面北头第 一门。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东汉曰上东门,魏晋改为建春门。《资治通鉴》: 西晋永嘉二年 (308) 王弥攻洛阳,“弥烧建春门而东,(王) 衍遣左卫将军王秉追之,战于七里涧,又败之

  • 班勒纥城

    亦作班城、班里城、巴里黑、把力黑、板勒纥、必里罕。即今阿富汗北境巴尔赫。《元史·太祖纪》: 十六年 (1222),“秋,帝攻班勒纥等城”。后为察合台汗国属地。

  • 大士阁

    俗称四牌楼。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山口镇南十二里永安村内。始建于宋,明洪武初重建,历有修葺,仍保持明代风格。为楼式亭阁,铁木穿斗结构、两阁两连,双檐、歇山顶。雄伟壮观。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宝光寺

    晋为石塔寺,北魏改名宝光寺。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西。《洛阳伽蓝记》 卷4: “在西阳门外御道北。有三层浮图一所,以石为基,形制甚古,画工雕刻。”在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城北,距成都19千米。相传始建

  • 蒲圻山

    即蒲矶山。今湖北蒲圻市西北赤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