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黄沙镇

黄沙镇

即今安徽泾县东南六十里黄沙坑。《资治通鉴》: 唐武德六年 (623) 十一月甲申,“舒州总管张镇周等击辅公祏将陈当世于猷州之黄沙,大破之”。即此。


(1)古镇名。在今安徽省泾县东黄沙岭下。唐武德六年(623年)舒州总管张镇周败辅公祏将陈当世于黄沙,即此。后置为镇。(2)今镇名。(1)在河北省磁县南部。面积20.3平方千米。人口1.5万。镇人民政府驻黄沙,人口3960。因当地岗坡平地多黄沙,故名。1957年建乡,1961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8年改镇。煤源丰富,采煤业发达。有煤矿、耐火材料等厂矿。有公路。古迹有宋元时代瓷窑遗址。(2)在江西省修水县东部、安溪水两岸。面积204平方千米。人口2.1万。镇人民政府驻黄沙桥,人口3000。驻地旧有石桥,地多黄沙,因名黄沙桥。1949年属黄沙等乡。1958年设黄沙公社,1984年改乡,1995年改设黄沙桥镇。1995年汤桥乡并入后,改名黄沙镇。为县茶叶、油茶重点产区和重点林区,茶叶以质优著名。多水电站。有制茶、电线、胶合板、竹编、造纸、砖瓦等厂。修铜公路经此。(3)在湖南省宜章县西南部。面积101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黄沙圩,人口4000。以其地多黄沙而得名。1950年属黄沙区,1956年设乡,1958年改公社。1961年行政区域缩小成今境,1984年改乡,1995年改镇。产生姜、辣椒、甘蔗、花生,盛产油茶,为县内油茶重要产地。有建材厂、鞭炮厂、水电站等。临武县和广东省连州市邻近地区农副产品多在此集散。有公路与汝嘉公路相接。(4)在广东省东源县北部。面积57.6平方千米。人口1.3万。镇人民政府驻黄沙圩,人口750。因原有黄沙村,村处黄沙河滩,泥沙呈黄色,故名。1948年属船塘乡,1958年属船塘公社。1978年析置黄沙公社,1983年设区,1986年建乡,1993年设镇。主产稻、花生、大豆,盛产李、板栗、柿、柑橘等水果,黄沙梨闻名,有公路经船塘、骆湖接205国道。(5)在四川省南溪县西部。面积37平方千米。人口1.6万。镇人民政府驻黄沙,人口500。清初兴场。以河为名。1947年为黄沙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2年置镇。煤资源丰富。地属黄沙河、省属青龙嘴煤矿在境内。有采煤、土陶、农机、机修、粮油加工等厂。为农副产品集散地。川云公路中线、宜南公路经此。(6)在陕西省勉县东南部。面积12平方千米。人口1.1万。镇人民政府驻黄沙街,人口8940。以河得名。《三国志·蜀志》:建兴十年(232年)“丞相亮休士劝农于黄沙,作流马木牛”,即此。《水经注》名黄沙屯。宋置仙流、铎水镇,清合为一镇,称黄沙镇。1949年设铎水乡,1965年改黄沙公社。1983年设乡,1984年复镇。产稻、小麦、玉米。有轴承、农机、造纸等厂。川陕汉阳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龙牙交椅

    即龙牙菩提。今马来西亚马来半岛西北海上之凌加卫岛。《郑和航海图》作龙牙交椅。

  • 越里笃国

    又作玩突。辽五国部之一。在今黑龙江省桦川县东北万里和通。《辽史·营卫志下》 五国部越里笃国: “圣宗时来附,命居本土,以镇东北境,属黄龙府都部署司。重熙六年,以越里吉国人尚海等诉酋帅浑敞贪污,罢五国酋

  • 壶公山

    即今福建莆田市南壶公山。《新定九域志》 卷9兴化军: 壶公山,“昔有人隐于此,遇一老人引于绝顶,见宫阙台殿,云此壶中日月也”,因名。

  • 忻口寨

    北宋置,属秀容县。在今山西忻州市北四十五里忻口村。

  • 回团山

    在今广西宁明县东南。《方舆纪要》卷111思明府:回团山在“府治(今明江镇)西南十里。以山势盘旋而名”。

  • 朐䏰县

    西晋改朐忍县置, 属巴东郡。 治所在今四川云阳县东三坝乡。《寰宇记》 卷147云安军: “ 《十三州志》: 朐䏰, 地下湿, 多朐䏰虫, 故以为名。” 北周改为云安县。古县

  • 大德港

    在今广东陆丰县南。《清一统志·惠州府》:东海滘“西流出沙塘溪,合赤岸水出大德港入海”。

  • 南林桥市

    即今湖北通山县西三十二里南林桥镇。清光绪 《湖北全省分图》: 通山县西有南林桥市。

  • 饶州

    ①隋开皇九年 (589) 以鄱阳郡改名。治所在鄱阳县 (今江西波阳县)。大业初改为鄱阳郡。唐武德四年 (621) 复为饶州。天宝元年 (742) 又改为鄱阳郡。乾元元年 (758) 复为饶州。唐辖境相

  • 信江

    一名上饶江。在今江西东部。《清一统志·广信府一》: 上饶江 “在府城南。一名信河。源出玉山县怀玉山,西流径上饶、铅山、弋阳、贵溪四县入饶州府安仁县界”。下流入鄱阳湖。又称上饶江、余水。鄱阳湖水系五大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