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旗埠
即黄岐埠。今山东安丘市东北黄旗埠镇。
即黄岐埠。今山东安丘市东北黄旗埠镇。
北宋置,属环州。在今甘肃环县东北七十里。金废。
明洪武十六年(1383)置,属都匀府。治所即今贵州平塘县。清初改为平州长官司。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置,治今贵州省平塘县。属都匀府。清初改为平州长官司。
①即今广西灵山县西八十里旧州镇。为唐、宋时灵山县故城。宋天圣元年(1027)曾徙钦州治此。②即今广西田林县西北旧州镇。清时西隆州州判驻此。③即今广西田东县西北祥周镇。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恩阳县图:西
①春秋齐地。在今江苏赣榆县西北。《春秋》:定公十年(前500),“公会齐侯于夹谷”。即此。②春秋齐地。在今山东莱芜市西南三十里夹谷峪(李条庄南)。《春秋》:定公十年(前500),“夏,公会齐侯于夹谷”
唐方镇名。中和二年 (882) 升蔡州防御使置,治所在蔡州(今河南汝南县)。乾宁四年(897) 增领申、和二州。后废。(1)唐方镇名。中和二年(882年)置,治蔡州(今河南汝南县)。后废。(2)北宋建
①一作凤鸣山。在今湖北远安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78远安县: 凤鸣山 “在县西十里。峰峦秀丽,甲于群山”。《清一统志·荆门州》: 鸣凤山“峰峦耸秀,为县之镇。上有泉甚清凛,山半有石如龟蛇状。相传宋宝
①在今河北高阳县东二十五里。《方舆纪要》卷12高阳县: 高河 “自马家河淀分流,其别出者曰猪龙河,俱引而东,经高阳故城南,又东北经安州界,下流入白洋淀,合雄县之瓦济河。《志》 云: 高河旧流,自县境东
北魏延和二年(433)改武乡县置,属乡郡。治所在今山西榆社县北三十里社城镇。太和十五年(491)移治今武乡县东十里故县乡。隋属上党郡。唐属潞州。武则天时改为武乡县,神龙元年(705)复改乡县,后又改名
在今江苏泰兴市东。《方舆纪要》 卷23泰兴县: 相见湾 “在城东。俗谓之龙开河。河形委曲,舟行虽有先后,至此则帆樯相望,可呼而应也”。
今新疆乌苏县西济尔哈朗河。《清一统志·库尔喀喇乌苏》:济尔噶朗河“在庆绥城西。源出天山北麓,北经布勒哈尔齐台西,多木达都台东,流二百里,会库尔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