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鸣沙镇

鸣沙镇

北周建德六年 (577) 于会州故址置,即今宁夏中宁县东北鸣沙镇。隋开皇十九年 (599) 升为鸣沙县。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东部、黄河南岸。面积31.2平方千米。人口1.6万。镇人民政府驻鸣沙,人口 1430。据唐《元平郡图志》载:“西枕黄河,人马行经此沙,随路有声,异于余沙,故号‘鸣沙’。”北周保定二年(562年)为会州治,建德六年(577年)为鸣沙镇治。隋、唐、宋、元各代均在此设州或置县。1955年置鸣沙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88年置镇。主产小麦、稻。盛产压沙西瓜、枸杞。有毛纺、地毯等厂。为县境东部农副生产集散地。101省道横贯全境。古迹有永寿塔。


猜你喜欢

  • 马良集

    ①即今安徽砀山县北马良镇。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山东单县大刀会首领智效忠率众在此捣毁官署,焚毁教堂。②即今湖北荆门市东南九十六里马良镇。西魏置基州于此。

  • 吉潭墟

    即今江西寻乌县东三十里吉潭镇。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9:长宁县东有吉潭墟。

  • 泰宁军

    唐、五代方镇名。唐乾宁四年 (897) 以沂海节度使号泰宁军,治所在兖州 (今山东兖州市)。辖沂、海、兖、密、徐五州,相当今山东胶州湾以西,高密、安丘、莱芜、泰安以南,济宁及江苏丰县以东,南至安徽怀远

  • 八郎安抚司

    明永乐十五年(1417)置,属松潘卫。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北三十里。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31 《边防记》:“《志》云:八郎山在(松潘)卫北三十里。山下为八郎安抚司也。”一说在今南坪县西北八郎沟。《明史

  • 英格可力驿

    清光绪二十五年 (1899) 置,在今新疆尉犁县东南。宣统 《新疆图志》 卷81 新平县: 英格可力驿 “有庄。光绪中叶设抚辑招徕局于此”。

  • 箪醪河

    即投醪河。在今浙江绍兴城西。《舆地纪胜》 卷10越州: 投醪河 “在府西二百步。一名箪醪河。《旧经》 云,越王句践投醪之所。《水经》云,越王栖会稽,有酒投江,民饮其流,战气百倍”。

  • 咨马寨土司

    清康熙四十二年 (1703) 置,属松潘镇漳腊营。在今四川南坪县西北大录乡西北芝麻村。后废。

  • 七桥瓮

    在今江苏南京光华门外秦淮河上。建于明初,原名上方桥。清代始名七桥瓮,以桥身由七孔桥瓮而名。清咸丰四年(1854),太平军罗大纲部由间道攻七桥瓮兵营,为清参将张国梁击退,即此。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南。清咸丰

  • 草滩镇

    即今陕西西安市北草滩镇。清于此设县丞,民国改为县佐。

  • 粟末部

    隋靺鞨七部之一。分布在今吉林长白山北,松花江流域。因水得名。《新唐书·北狄传》:“粟末部,居最南,抵太白山,亦曰徒太山,与高丽接,依粟末水以居。” 为七部中最强者。唐中期统一靺鞨诸部建渤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