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鸠兹国

鸠兹国

即龟兹国。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属西域都护府。国都在延城(今新疆库车县东郊皮朗旧城)。东汉属西域长史。魏晋迁都于今沙雅县北六十里羊达克沁废城。唐还旧城,改名伊逻卢城,龟兹都督府、龟兹镇及生西都护府治于此。


即“龟兹国”。


猜你喜欢

  • 武担山

    亦名武都山。在今四川成都市旧城西北隅北较场。为蜀国开明朝蜀王妃之墓。《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东汉建安二十六年 (221),刘备 “即皇帝位于成都武担之南”。裴松之注: “ 《蜀本纪》曰: ‘武都有

  • 官潭墟

    即今广西贺县东南一百二十里信都镇。清宣统元年 (1909) 信都厅徙治于此。1912年为信都县治。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东南官潭。清宣统元年(1909年)移信都厅抚民同知治此。

  • 碑岭

    即库舍图达巴。在今新疆哈密市北、南山口一带。清乾隆 《西域图志》 卷 20: 库舍图达巴 “即巴尔库勒南山,山径稍夷,为南北通行之道。俗名东打坂,打坂即达巴之转音,盖言岭也。……自哈密东北行五十里为南

  • 春秋卫邑。在今河南清丰县北。《诗经·邶风·泉水》:“出宿于干,饮饯于言。”朱右曾《诗地理征》以为今清丰县北十里有聂城。即其地。

  • 洪波台 (臺)

    在今河北邯郸县东南三十里。《韩诗外传》 卷7: “周舍死,简子如丧子,后与诸大夫饮于洪波之台,酒酣,简子涕泣。” 即此。

  • 砚山县

    1935年改砚山设治区置,直属云南省。治所即今云南砚山县。以西北郊有砚山为名。在云南省东南部。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面积 3888 平方千米。人口44.2万。辖4镇、8乡(含4彝族乡)。县人民政府驻江

  • 平城县

    ①秦置,属雁门郡。治所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八里古城村。东汉末移治今山西代县东北七里下平城村,属新兴郡。西晋属雁门郡。十六国时还治今大同市东北古城村。北魏道武帝在此建都,延和元年(432)改为万年县,太和

  • 石固寨山

    在今山东济南城南五十里。《明一统志》卷22济南府:石固寨山“下有渴马崖,南有瓢峰、凤凰山,西有丁公岭,东有虎山,上有修真观”。《方舆纪要》卷31历城县:“昔人置寨于此,因名。”

  • 西域都护府

    西汉神爵二年(前60)置,治所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县东野云沟附近)。辖玉门关、阳关以西,天山南北,西包乌孙、大宛、葱岭这一范围内的西域诸国。王莽天凤三年(16)后西域不通,都护府亦废。东汉永平十七年(

  • 周承休国

    西汉初元五年 (前44) 置,为侯国,属颍川郡。治所在今河南汝州市东。绥和元年 (前8) 为公国。元始四年 (4) 改为邟县。东汉建武二年(26) 复改为周承休县。十三年 (37) 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