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阳五堰
又称五堰。唐杨行密将台濛所筑。在今江苏高淳县东淳溧河上游。《新唐书·杨行密传》:景福元年 (892),“孙儒围行密宣州,凡五月不解。台濛作鲁阳五堰,拕轻舸馈粮,故行密军不困,卒破儒”。《清一统志·江宁府》: 五堰 “在高淳县东广通镇中江下游,……宋元祐间,宜兴进士单谔著书言修台濛五堰,苏常之水十可去其七八。苏轼奏议: 五堰者,以节宣、歙、金陵九阳江之水,使入芜湖。其后商人贩卖簰木,东入二浙者以五堰为阻,绐官废去,于是宣、歙诸水多入荆溪”。
又称五堰。唐杨行密将台濛所筑。在今江苏高淳县东淳溧河上游。《新唐书·杨行密传》:景福元年 (892),“孙儒围行密宣州,凡五月不解。台濛作鲁阳五堰,拕轻舸馈粮,故行密军不困,卒破儒”。《清一统志·江宁府》: 五堰 “在高淳县东广通镇中江下游,……宋元祐间,宜兴进士单谔著书言修台濛五堰,苏常之水十可去其七八。苏轼奏议: 五堰者,以节宣、歙、金陵九阳江之水,使入芜湖。其后商人贩卖簰木,东入二浙者以五堰为阻,绐官废去,于是宣、歙诸水多入荆溪”。
在今黑龙江省尚志市东南马延镇东南苇河、亮河一带。《金史·世纪》:“盃乃诱乌春兵度岭,世祖与遇于苏素海甸。……命肃宗及斜列、辞不失与之战。”
清康熙二十二年 (1683) 设黑龙江将军,以驻黑龙江城 (黑龙江东岸旧瑷珲,在今俄罗斯境) 而得名。管辖松花江口以上的黑龙江流域。康熙二十三年 (1684) 移驻黑龙江西岸,另筑瑷珲新城(今黑龙江省
即中渡镇。在今河南息县南八里。《金史·完颜赛不传》:兴定元年(1217),“遣兵渡淮,略中渡店,拔光山、罗山、定城等县”。
在今浙江长兴县西北。民国初始行大规模开采,1930年成立长兴煤矿局。今为浙江省重要煤炭供应地。
在今河北怀安县东。《水经·㶟水注》:“于延水又东径冈城南。按《史记》:蔡泽,燕人也。谢病归,相秦号冈成君。疑即泽所邑也,世名武冈城。”
金升治平砦置,属德顺州。治所即今甘肃静宁县西南八十里治平乡。元初并入陇干县。古县名。(1)王莽时改平县置,治今河南省孟津县东。属河南郡。东汉废。(2)金时升治平寨置,治今甘肃省静宁县西南治平镇。属德顺
明永乐十一年 (1413) 分湖广、四川、云南三布政司地置贵州布政司,治所在贵州宣慰司 (今贵阳市)。辖境相当今贵州省大部分地区。清为贵州省。治贵阳府 (今贵阳市)。康熙四年 (1665) 将四川的乌
在今湖南道县东。唐元结《七泉铭序》曰:“道州东郭有泉七穴……其一曰潓泉,次曰泉,次曰涍泉、汸泉、德泉。铭之泉上,欲来者饮漱其流而有所感发者矣。留一泉名曰漫泉……一泉出山
唐显庆中置,属北庭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与乌鲁木齐市之间。约8世纪前废。唐显庆时置,约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县与乌鲁木齐市一带。寄于北庭都护府界内,无州县户口,随地治畜牧。约公元8世纪前
即海坛山。今福建平潭县海坛岛。《元和志》 卷29福州长乐县: 海澶山在 “县东一百二十里。山在大海中,周回三百里”。《元丰九域志》、《方舆纪要》 等均作海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