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渡
在今贵州桐梓县北。《明史·刘綖传》:万历二十八年 (1600),杨应龙遣子朝栋等 “由松坎、鱼渡、罗古池三道并进。綖伏万人罗古,待松坎贼; 以万人伏营外,待鱼渡贼; 而别以一军策应”。
在今贵州省桐梓县北。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征播之役,播州土司杨应龙遣子朝栋等由鱼渡等三道而进,以迎四川总兵刘綎。
在今贵州桐梓县北。《明史·刘綖传》:万历二十八年 (1600),杨应龙遣子朝栋等 “由松坎、鱼渡、罗古池三道并进。綖伏万人罗古,待松坎贼; 以万人伏营外,待鱼渡贼; 而别以一军策应”。
在今贵州省桐梓县北。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征播之役,播州土司杨应龙遣子朝栋等由鱼渡等三道而进,以迎四川总兵刘綎。
在今内蒙古太仆寺旗西南与河北沽源县西南界之九连城淖尔。《金史·食货志》: 世宗大定十 一年 (1171) 正月,“用西京盐判宋俣言,更定狗泺盐场作六品使司,以俣为使”。
明洪武十二年(1379)置,后属叠溪千户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九十里。《明一统志》卷73叠溪所:彻底关“在所城南三十里”。后迁今汶川县南八十里,北距桃关十里。嘉庆《汶川县志》卷2:彻底关在“治(今绵虒镇
高丽置,为定州治。治所在今朝鲜平安北道义州以东。辽开泰三年 (1014) 取之,“徙辽西民居之”。金废。古县名。辽置,治今朝鲜平安北道义州以东。为定州治。后废。
即今云南绥江县。旧为永善县境,有县丞驻此。清光绪三十四年 (1908) 于此置靖江县。1914年改名绥江县。
即今新疆东南车尔臣河。《水经·河水注》:“南河又东径且末国北,又东,右会阿耨达大水。释氏《西域记》曰:阿耨达山西北有大水,北流注牢兰海者也。”
①唐贞观五年 (631) 置,治所在岭方县(今广西宾阳县东南古城村)。《舆地纪胜》 卷115宾州: “ 《郡国志》: 宾州以宾水得名。” 辖境相当今广西宾阳县地。天宝元年 (742) 改为安城郡,至德
即今福建福鼎县东南大筼筜。明洪武二十年(1387)置大筼筜巡司于此。嘉靖中移驻秦屿堡。即今福建省福鼎市东南筼筜。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设巡检司于此。
在今江西永修县西北。《新唐书·地理志》 建昌县 (治今艾城): “南一里有捍水堤,会昌六年摄令何易于筑。西二里又有堤,咸通三年令孙永筑。”
在今江西泰和县城东。《明一统志》卷56吉安府:快阁“在泰和县治东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故名。宋黄庭坚诗: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章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在今江西省泰和县城东
一名勇士城。十六国西秦乞伏国仁筑。在今甘肃榆中县东北夏官营东。《水经·河水注》: “有东西二苑城,相去七里。西城即乞佛所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