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里
①在今河南平顶山市东。北魏曾置高阳县于此。《清一统志 · 南阳府二》: 高阳废县,“ 《旧志》,县北平顶山侧有高阳里,盖犹以故县得名”。
②在今河南许昌市内。《后汉书·荀淑传》: 荀淑 “有子八人: 俭、绲、靖、焘、汪、爽、肃、专并有名称,时人谓之八龙。初,荀氏旧里名西豪,颍阴令勃海苑康以为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今荀氏亦有八子,故改其里曰高阳里”。
①在今河南平顶山市东。北魏曾置高阳县于此。《清一统志 · 南阳府二》: 高阳废县,“ 《旧志》,县北平顶山侧有高阳里,盖犹以故县得名”。
②在今河南许昌市内。《后汉书·荀淑传》: 荀淑 “有子八人: 俭、绲、靖、焘、汪、爽、肃、专并有名称,时人谓之八龙。初,荀氏旧里名西豪,颍阴令勃海苑康以为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今荀氏亦有八子,故改其里曰高阳里”。
元置,在今河北迁安县东北建昌营乡。明废。
即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西岸支流库鲁河。清光绪《吉林通志》卷22:库鲁河“出库噜窝集,合两源受北来一水,东南流七百余里,径万达山西麓,东南入混同江”。
即伦朱卜宗。治所在今西藏林周县。见“林周宗”。
在今陕西西安市南,唐崇业坊。宋敏求《长安志》卷9:“隋开皇二年自长安故城徙通道观于此,改名元都观。”刘禹锡《赠看花诸君子》诗曰:“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元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1913年改虎林厅置,属吉林省依兰道。治所在呢玛河口 (今黑龙江省虎林县东北虎头镇)。以七虎林河而得名。据穆晔骏 《满语地名翻译中的几个问题》 附: 满语地名表 (载 《地名知识》 1983年第3期)
①即今江苏吴县东斜塘乡。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元和县记: “城东有外跨塘、斜塘等镇。”②即今浙江嘉善县北二十二里西塘镇。明正德《嘉善县志》 卷5: “以地势言则曰斜塘,以地言则曰西塘。” 《方舆纪
清雍正三年(1725)设,属赛音诺颜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扎布汗省呼亚格特南,依德尔河北岸。
即今广东恩平市东北三十里圣堂镇。明万历《广东通志》卷46:恩平县有圣堂墟。
在今广西鹿寨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09洛容县“桥邓隘”条:“托定村在县东北。正德十五年,‘贼’僮覃万贤据古田作乱,掠洛容,据西乡托定、洛斗诸村,江道多梗。久之,患始平。”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鹿寨县洛容
即今福建霞浦县西南三沙湾内长腰岛。清《乾隆内府舆图》:霞浦县西南有长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