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高阳县

高阳县

①西汉置,属涿郡。治所在今河北高阳县东二十五里旧城镇。《汉书·地理志》 注: 应劭曰,“在高河之阳”。因名。东汉属河间国。晋属高阳国。北魏为高阳郡治。隋属河间郡。唐属瀛州。北宋为顺安军治,熙宁六年 (1073) 废为镇,十年复为高阳县。金属安州。明洪武三年 (1370) 移治丰家口,即今高阳县,八年并入蠡县,十二年复置,属保定府。民国初属直隶保定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

②南朝宋侨置,为高阳郡治。治所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西北三十里北高阳。隋大业初废入临淄县。

③北魏太和元年 (477) 置,属襄城郡。治所在今河南平顶山市东。北齐废。

④东魏武定中侨置,为南广州高昌郡治。治所在今河南襄城县境。北周废。


(1)古县名。北魏太和元年(477年)置,治今河南省平顶山市东。初属襄城郡,永安中属汉广郡。北齐废。(2)今县名。在河北省中部。属保定市。面积472平方千米。人口30.8万。辖3镇、6乡。县人民政府驻高阳镇。战国为燕高阳邑。西汉置高阳县,治今旧城镇,属涿郡。以在高河之阳得名。《汉书·地理志》注:“应劭曰:在高河之阳”,故名。东汉属河间国,后属博野郡。三国魏属河间郡。晋至南北朝属高阳郡(国)。隋至五代先后属瀛州、蒲州、河间郡。宋省入顺安军,后复置。金、元属安州。明洪武三年(1370年)徙治今址,十一年省入蠡县,十三年复置,属安州。清属保定府。1913年属范阳道,后改属保定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1938年属晋察冀边区。1948年冀中解放区由高阳县城关镇析置高阳市,1949年撤销。1949年属保定专区。1958年蠡县并入,1962年蠡县析出。1968年属保定地区。1994年划归保定市。地处冀中平原区,地势平坦。有潴龙河、孝义河、小白河。地热资源丰富。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为华北地区地热开发试点县和省优质棉生产基地县。农产小麦、玉米、高粱、花生、棉花。有纺织、印染、染织、刺绣、农机、建材等工业。织布历史悠久,“高阳大布”著名。津保、保沧、高任等公路经境内。纪念地有布里村留法工艺学校旧址、高蠡暴动殉难烈士纪念塔。


猜你喜欢

  • 青溪山

    在今湖北南漳县南六十里。《清一统志·襄阳府》 “青溪山” 条引 《荆州记》: “临沮县有青溪山。晋郭璞为临沮长,尝游于此,赋游仙诗。”古山名。在今湖北省南漳县南。晋郭璞曾游此。

  • 平恩县

    东汉改平恩侯国置,属魏郡。治所在今河北曲周县东南西呈孟乡。三国魏属广平郡。北齐天保七年(556)移治斥漳城(今曲周县东南)。隋复还治呈孟,属武安郡。唐属洺州。金废为镇。古县名。东汉改平恩侯国置,治今河

  • 五叉山口

    在今河北蔚县西北。《方舆纪要》卷44蔚州:五叉山口“在州西北三十里五叉村。路通大同府”。

  • 巴东郡

    ①东汉建安六年(201)改固陵郡置,属益州。治所在鱼复县(三国蜀汉改为永安,西晋复为鱼复,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十里白帝城)。二十一年(216)复改固陵郡。三国蜀汉章武元年(221)复为巴东郡。辖境相当今四

  • 孟祐

    在今云南云县。明景泰 《云南志》 卷6大侯州: “蛮名孟祐。”

  • 新会城

    在今山西忻州市西北奇村与辛村之间。北魏时,为肆卢县治。《魏书·地形志》 肆州秀容郡:“肆卢县治新会城。”在今山西省忻州市西北。《魏书·地形志》:秀容郡肆卢县治新会城,即此。

  • 乱柳

    在今山西沁县南十里段柳村。《资治通鉴》:五代梁开平二年(908),“周德威等退屯乱柳”。《宋史·地理志》 威胜军:“太平兴国三年于潞州铜鞮县乱柳石围中建为军。”在今山西省沁县。《资治通鉴》:五代梁开平

  • 俞水

    亦作渝水。即今四川嘉陵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巴俞宋蔡。” 《集解》: 郭璞曰: “巴西阆中有俞水,獠人居其上,皆刚勇好舞,汉高募取以平三秦。后使乐府习之,因名巴俞舞。”

  • 王药城

    在今河南中牟县东北滨河。北齐时戍守处。《周书·武帝纪下》:北周建德四年(575),“齐王宪及于翼、李穆等所在克捷,降拔三十余城,皆弃而不守。唯以王药城要害,令仪同三司韩正守之。正寻以城降齐”。在今河南

  • 福山镇

    ①五代周置,属常熟县。即今江苏常熟市北福山镇。明初置巡司于此。嘉靖三十四年 (1555)以倭乱筑堡城,置把总防守。清乾隆十九年 (1754)移海防同知驻此。②即今山东淄博市博山城东九里福山镇。民国《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