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马颊河

马颊河

①《禹贡》九河之一。《尔雅·释水》郭璞注以为“河势上广下狭,状如马颊”,故名。《方舆纪要》卷34高唐州载:“亦名旧黄河。 自直隶开州(今河南濮阳),流经朝城县及莘县、堂邑、观城、清平县界, 又历夏津县,南至州境。东北径恩县、平原、陵县、商河、乐陵入海。”故道久堙。

②为济水支津。在今山东东平县西。《水经·济水注》:“济水又北分为二水,其支津西北出,谓之马颊水者也。”又说:“济水又北径鱼山东,左合马颊水。水首受济,西北流,历安民山北……马颊水又径桃城东,马颊水又东北流径鱼山南,……其水又东注于济,谓之马颊口也。”《资治通鉴》:唐乾宁三年(896),“朱全忠遣庞师古将兵伐郓州,败郓兵于马颊”,即此。

③又称新河。唐久视元年(700)为分泄黄河洪水所开。是唐代黄河下游的一个分支。故道自今山东平原县西南分河水东流,经陵县南、商河县北,历阳信、沾化县北,东流入海。宋初已淤废。

④即今河北大名县东南马颊河。《方舆纪要》卷16元城县:“马颊河在县东五十里。旧自开州流经此,阔约百步,今虽枯竭,故道犹存,淫雨泛溢,辄害禾稼,下流入山东朝城(治今莘县西南)等县境。”


(1)古水名。唐代黄河下游的一个分支。周久视元年(700年)为分泄黄河洪水所开。又称“新河”。故道自今山东省平原县西南分河水东流,经陵县南、商河县北、阳信县、沾化县北,东入于海。分洪流畅,唐李峤《咏河》诗有“桃花来马颊,竹箭入龙宫”之句。因在唐大河之北,后世称唐大河北支。宋初已淤废。(2)今水名。干流在山东省西北部。唐时为了分泄黄河洪水,开挖此河。《尔雅·释地》:“河势上广下狭,状如马颊也。”源于河南省濮阳市,与徒骇河平行东北流,经清丰、南乐县及河北省大名县入山东省境,东北流至元棣县下泊头东北入渤海。长440千米,流域面积1.46万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德王河、朱家河、裕民河、唐公河等。此河有排涝、防洪、灌溉之利。


猜你喜欢

  • 马城县

    ①西汉置,属代郡,为东部都尉治。治所在今河北怀安县西。西晋废。②唐开元二十八年(740)置,属平州。治所即今河北滦南县东北三十五里马城镇。辽属滦州。元至元四年(1267)废。(1)西汉置,治今河北省怀

  • 玉华峰

    在今蒙古国东方省境克鲁伦河。金幼孜《北征录》:明永乐八年(1410),成祖亲征阿鲁台等,五月顺胪朐河(今克鲁伦河)东行,“初七日次玉华峰。初八日发玉华峰,胡骑都指挥款台获虏一人至,知虏在兀古儿扎河。晚

  • 九隆山

    在今云南保山市西十里。《后汉书·西南夷传》:“哀牢夷者,其先有妇人名沙一,居于牢山。尝捕鱼水中,触沈木若有感,因怀妊,十月,产子男十人。后枕木化为龙,出水上。……九子见龙惊走,独小子不能去,背龙而坐,

  • 格曼等寨长官司

    元置,治所在今贵州都匀县西南。后废。

  • 下迪镇

    即今山西稷山县西南下迪乡。《清一统志·绛州》 “小河镇”条下:下迪镇“在县西二十里……明嘉靖中筑”。

  • 梁德郡

    南朝梁置,属高州。治所在梁德县 (今广东信宜县东北)。辖境相当今广东信宜县北部地。隋开皇九年 (589) 平陈后废。南朝梁置,治梁德县(今广东信宜市东北),属高州。辖境相当今广东省信宜市一带。隋开皇时

  • 普市镇

    在今湖南辰溪县南三十里。明、清置巡司于此。

  • 汉皋山

    即今湖北襄樊市西万山。东汉张衡《南都赋》曰:“游女弄珠于汉皋之曲。”《水经·沔水注》谓“汉皋,即万山之异名也”。《元和志》卷21襄阳县:万山“一名汉皋山,在县西十一里,与南阳郡邓县分界处。古谚曰:襄阳

  • 宜山

    ①在今浙江临海市西。《方舆纪要》 卷92台州府: 宜山在 “府西六十里。其巅平衍,良畴可千顷,潭瀑沾溉,旱不能灾”。②在今广西宜州市北一里。《元丰九域志》 卷9:宜州龙水县有宜山。《方舆纪要》 卷10

  • 金墅镇

    即今江苏吴县西北五十里金墅。地处金墅港入太湖之口。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长洲县:“金墅镇在城西北五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