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桥湖
在今湖北远安县西。《方舆纪要》 卷78远安县: 香桥湖在 “县西六十里。百井山水所汇也”。
在今湖北远安县西。《方舆纪要》 卷78远安县: 香桥湖在 “县西六十里。百井山水所汇也”。
民国置,即今山东平邑县东南五十四里地方镇。原属费县。清光绪《费县志》:县西北庄上社“地方村,有集”。1938年山东省委机关曾住此。在山东省平邑县东部。面积125平方千米。人口6.4万。镇人民政府驻地方
①北魏筑,在今河南嵩县南,汝水东南岸。《水经·汝水注》:汝水“东北流径太和城西,又东流径其城北”。《方舆纪要》卷51伊阳县:太和城“在县西南,后魏时筑。其后西魏得其地,置兵为防御之所”。②唐代“河蛮”
在今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北。《方舆纪要》卷101连山县:连营峒“在县(治今县东北太保镇旧城村)西”。
又名谢眺楼、谢公楼、叠嶂楼。南齐谢眺建。在今安徽宣州市城内。唐咸通中刺史独孤霖改名叠嶂楼。李白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诗云: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睛空……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杜牧 《题宣城开元寺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置,属越嶲郡。治所在今四川冕宁县南泸沽镇。《晋书·明帝纪》:太宁元年(323),“李雄使其将李骧、任回寇台登,将军司马玖死之”。即此。南齐废。北周武帝时复置,为白沙郡治。隋属越
颍河支流。在今河南临颍县北二十里。《方舆纪要》 卷47临颍县: “曹魏初,枣祗募民屯田许下,引流以灌,得谷数百万斛。后人世以名河,或谓之枣村河。”
即青岚湖。在今江西进贤县西北。
又名金陵津。在今江苏镇江市北。唐张祜《题金陵渡》 诗: “金陵津渡小山楼。” 即此。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长江边。唐张祜《题金陵渡》:“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一名巡店。即今湖北安陆市南二十四里巡店镇。清光绪《德安府志》卷8《兵事》:同治三年(1864)四月,“会都统舒保帅马兵自隔蒲潭至府巡检司”,遏捻军去路。
在今河南淮阳县城东南八里大朱庄西南。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龙山文化古城遗址。城址高出周围地面3—5米,面积5万平方米。1979年开始作过多次发掘。城址平面呈正方形,长宽各185米,城墙残高3米多,宽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