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饶州

饶州

①隋开皇九年 (589) 以鄱阳郡改名。治所在鄱阳县 (今江西波阳县)。大业初改为鄱阳郡。唐武德四年 (621) 复为饶州。天宝元年 (742) 又改为鄱阳郡。乾元元年 (758) 复为饶州。唐辖境相当今江西鄱江、信江两流域 (婺源、玉山除外)。元至元十四年 (1277) 升为饶州路。《舆地纪胜》卷23饶州 《风俗形胜》 下引徐湛 《鄱阳记》: “饶州北有尧山,尝以尧为号,又以地饶衍遂加食为饶。”

②辽太祖时置,属上京道。治所在长乐县 (今内蒙古林西县南一百二十里双井店乡黄土坑村古城)。辖境相当今内蒙古林西县南部、克什克腾旗东部、翁牛特旗西北部地。金废。


(1)隋开皇九年(589年)置,以山川蕴物珍奇得名(《太平寰宇记》引《郡国志》);一说以境内物产丰饶得名(《通典》)。治鄱阳县(今属江西)。大业三年(607年)改为鄱阳郡。唐武德初复为饶州,辖境相当今江西省鄱江、信江两流域(婺源、玉山两县除外)。天宝元年(742年)复为鄱阳郡,乾元元年(758年)仍为饶州,辖境缩小,仅限今鄱江流域及信江下游地区。两宋属江南东路。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为饶州路。(2)契丹耶律阿保机置,治长乐县(今内蒙古林西县南黄土坑村)。辖境约当今林西县南部地。金废。


猜你喜欢

  • 仁江

    在今贵州遵义县东北。《寰宇记》卷121播州芙蓉县:“仁水在县西南一里,东南流注水。”《明一统志》卷72播州宣慰司:仁江“在宣慰司东南五十里。源自永安驿山涧,下流合湘江,入乌江”。

  • 网头河

    又名北商河。在今江苏武进县西青山门外。《方舆纪要》卷25常州府武进县“西蠡河”条下:“又有网头河在城北,延袤六十五里。入无锡、江阴界,其支流俱入于大江。”

  • 南武城县

    西晋改南城县置,属泰山郡。治所在今山东平邑县南七十里南武城。南朝宋复改南城县。古县名。西晋改南城县置,治今山东省平邑县南。属泰山郡。南朝宋复名南城县。

  • 南宗堡

    北宋置,属乐州。在今青海乐都县北。《宋史· 地理志》 乐州: 南宗堡,“元符二年, 与啰啰抹通城同收复, 寻弃之, 后再收复”。 后废。

  • 新登县

    五代梁开平元年 (907),吴越改新城县置,属杭州。治所即今浙江富阳市西南四十八里新登镇。北宋太平兴国四年 (979) 复为新城县。1914年改为新登县,属浙江钱塘道。1927年直属浙江省。1958年

  • 断洪堤

    (隄) 在今江西九江市西。《新唐书·地理志》 江州浔阳县: “西有断洪堤,会昌二年刺史张又新筑,以窒水害。”

  • 高洪口

    即今山西五台县东七十里高洪口乡。明洪武九年 (1376) 置巡司于此。清乾隆七年 (1742)裁。

  • 盐亭县

    西魏恭帝二年 (555) 改北宕渠县置,为盐亭郡治。治所即今四川盐亭县。《元和志》 卷33盐亭县: “以近盐井,因名。” 明郭子章 《郡县释名》 四川卷下: “梁大同间名,以地多盐井,据盐亭而创县也。

  • 承休县

    隋大业三年 (607) 改汝原县置,为襄城郡治。治所即今河南汝州市。唐武德四年 (621) 为伊州治。贞观元年 (627) 改为梁县。古县名。隋大业初改汝原县置,治今河南省汝州市。为汝州治。后为襄城郡

  • 济东镇

    金置,属邹平县。在今山东邹平县西北。蒙古宪宗二年 (1252) 改置济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