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芍陂。在今安徽寿县南。东晋伏滔《正淮论》:“龙泉之陂,良畴万顷。”宋、元以后日渐堙废。今安丰塘即其残留部分。在今安徽省寿县南。东晋伏滔《正淮论》:“龙泉之陂,良畴万顷。”即指此。宋、元以后日渐堙废
明置,即今辽宁凤城市东北石城镇。明《辽东志》 卷3: 新安堡 “官军四百五十二员名,堡土山势临境,石岭儿、梁家峪可按伏”。
西汉元延中建,在今江苏扬州市城外。以旧有琼花得名。唐改名唐昌观。北宋政和间改名蕃釐观。
又名滦阳营。即今河北迁西县北五十里滦阳乡。《方舆纪要》卷17迁安县:车后营“旧名滦阳营。《郡志》谓即辽所置滦河县也。县属泽州,金废。明初置滦阳营于此。隆庆初亦为三屯营兵驻顿处,改今名”。
明置,属广宁卫。即今辽宁黑山县西北白厂门满族镇。明《全辽志》卷1关梁:白土厂关“在广宁城北七十里,夷人入市由此”。清改置白土厂门。
即今山东广饶县西北十八里石村乡。清光绪《山东通志》卷2《舆图志》:乐安县(今广饶县)西北有石村。
①在今安徽桐城县境。《清一统志·安庆府》: 环山 “有二: 西环山桐城县西十里。一名官庄山。东环山在县东三十里。一名鲁硔山”。②在今湖北广水市东北。《清一统志·德安府》:环山 “在应山县东北一百里。相
在今湖北咸宁市东北。《方舆纪要》 卷76咸宁县 “梓潭湖” 条下: “官埠港在县东十里。源出县东三十里之长岭,西入梓潭湖。”
①春秋列国之一,於越部族建。姒姓。初期国都播迁于会稽山中,越王勾践时逐渐强盛,勾践七年(前490) 建都大越 (今浙江绍兴市)。据 《国语·越语上》: “勾践之地,南至句无,北至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
元分六番招讨司置,属土蕃等处宣慰司。治所在今四川天全县东南二十五里始阳镇。明洪武六年(1373)与六番招讨司合并为天全六番招讨司。元置,治碉门城(今四川天全县)。属雅州。明洪武六年(1373年)与六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