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水镇
北宋置,属荥阳县。即今河南郑州市西三十里须水镇。唐初曾为须水县治。
在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西部。面积58.8平方千米。人口6.9万。镇人民政府驻须水村,人口3950。原称濉水,汉初更名须水。因须水河得名。唐为须水县治。宋以后为须水镇。1954年设须水区,1956年改乡。1958年改西郊公社,1961年改须水区。1963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4年置镇。产小麦、玉米、甘薯、蔬菜等。有磨料磨具、钢木家具、机械制造等厂。连霍高速公路、310国道经此。
北宋置,属荥阳县。即今河南郑州市西三十里须水镇。唐初曾为须水县治。
在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西部。面积58.8平方千米。人口6.9万。镇人民政府驻须水村,人口3950。原称濉水,汉初更名须水。因须水河得名。唐为须水县治。宋以后为须水镇。1954年设须水区,1956年改乡。1958年改西郊公社,1961年改须水区。1963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4年置镇。产小麦、玉米、甘薯、蔬菜等。有磨料磨具、钢木家具、机械制造等厂。连霍高速公路、310国道经此。
唐仪凤二年 (677) 置,属浙州。治所在今贵州习水县东北。后废。
唐开宝元年 (742) 改思唐州置,治所在武郎县 (今广西平南县北马练瑶族乡)。辖境相当今广西平南县西北及相邻的金秀瑶族自治县部分地。乾元元年 (758) 复为思唐州。
唐代“河蛮”所筑,南诏重加修筑,为大厘赕治所。在今云南大理市北六十里喜洲镇。唐樊绰《蛮书》卷5:“大厘城南去阳苴咩四十里,北去龙口城二十五里,邑居人户尤众。咩罗皮多在此城。并阳苴咩并邆川,今并南诏往来
亦名漂沙、子合。汉西域国名。都城在呼犍谷(今新疆叶城县西南)。神爵二年(前60)后属西域都护府。西域城国。汉时王治呼犍谷(今新疆叶城县南阿克河河谷一带)。属西域都护。
元置,属四川行省。治所在今湖北恩施市西南。至正十一年(1351)改为忠孝军民府。
①即郁林山。今江苏连云港市东北云台山。《寰宇记》卷22海州东海县:“苍梧山在县东北二里。古老相传,此山在海中,后飞至此。”②亦曰九疑山。即今湖南宁远县南九疑山。《史记·五帝本纪》:舜“南巡狩,崩于苍梧
在今河北临城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4临城县:圣井冈“在县东北三十里。冈上有井,冬夏不竭,故名”。
即桑伊宗。今西藏扎囊县东北桑伊。
即今浙江湖州市东五十里东迁镇。《方舆纪要》卷91湖北府:东迁城“张士诚遣援兵屯旧馆,徐达等分兵营于东迁镇南姑嫂桥,运营十垒,以绝旧馆之援是也”。
即茂湿山。在今四川茂县北十二里。《新唐书·韦皋传》: 贞元十三年 (797) 攻吐蕃,“元膺出湿山、成溪” 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