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雍奴

雍奴

又名邕奴。在今河北霸州市、永清、文安、大城及天津市静海县之间。《寰宇记》 卷69: “ 《水经注》 云: 雍奴亦薮泽之名。四面有水曰雍,澄而不流曰奴。” 《水经·鲍丘水注》: “水之南,南极滹沱,西至泉州、雍奴,东极于海,谓之雍奴薮。其泽野有九十九淀,枝流条分,往往径通。” 明代称三角淀。《明一统志》 卷1顺天府: 三角淀 “在武清县南,周回二百余里,或云即古之雍奴……其源自范瓮口、王家陀河、掘河、越深河、刘道口河、鱼儿里河诸水所聚,东会叉沽港入于海”。《清一统志·顺天府二》: 三角淀,“ 《新志》: 合相近诸淀泊,总谓之东淀”。


古泽薮名。又作邕奴。在今天津市武清区一带。《太平寰宇记》引《后汉书·郡国志》:“四面有水曰雍,澄而不流曰奴。”古时甚大。《水经注·鲍丘水》:“自是水之南,南极滹沱,西至泉州、雍奴,东极于海。谓之雍奴薮。”后名三角淀。明时周围仍二百余里。清时渐趋淤废。


猜你喜欢

  • 青龙镇

    ①在今山西柳林县东青龙村。《清一统志·汾州府》: 青龙渡 “在永宁州西一百二十里青龙镇。旧设巡司。本朝乾隆三十三年,移驻柳林镇”。②又名龙江镇、通惠镇。北宋淳化二年 (991)置,属华亭县。在今上海市

  • 寿昌县

    ①西晋太康元年(280)改新昌县置,属吴郡。治所在今浙江建德市西南五十二里古城山村。南朝梁属新安郡。隋开皇九年(589)省。唐永昌元年(689)复置,属睦州。载初元年(690)又省。神龙元年(705)

  • 万户驿

    在今四川云阳县东三坝乡(复兴场)。明周复俊《全蜀艺文志》卷4:李焘《朐忍记》:“闰月一日泊舟云安之西三十里万户驿下横石滩上。土人云,今驿之左右朐忍之故地也。”

  • 渠江

    古名宕渠水。在今四川东部,为嘉陵江一大支流。《寰宇记》 卷 136合州石镜县: 渠江水“在县北十五里。源自万顷池,分流经巴、达、渠、广安军等州界,至本州东北十里,与嘉陵汇合”。《方舆纪要》 卷 69

  • 陇首

    即陇坻。在今陕西陇县、宝鸡与甘肃清水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之间。为关中平原西部屏障。即“陇坻”。

  • 丹朱岭

    在今山西高平市北。《清一统志·泽州府》:丹朱岭“在高平县北四十五里,与潞安府长子县接界。……按《县志》,丹朱岭接长子县界,以尧封长子丹朱得名。此说傅会。《汉书》长子县注,长读长短之长,今俗为长幼之长,

  • 怀义县

    ①即来宾县。在今广西来宾县东北城厢。《元和志》卷37严州:来宾县“本乐沙县也,乾封二年为怀义县,天宝二年改曰来宾”。据《新唐书·地理志》:来宾县置于乾封二年(667),怀义当为来宾别名。②唐永淳元年(

  • 广宁右卫

    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置,属辽东都司,治所在大凌河堡(今辽宁凌海市),二十八年(1395)废。建文四年(1402)复置,徙治今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后废。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置,治大凌河堡(

  • 重庆路

    元至元十六年 (1279) 改重庆府置,属四川南道宣慰司。治所在巴县 (今四川重庆市)。辖境相当今四川江安县以东,武胜县以南,忠县以西,南川县以北地区。元末明玉珍入蜀据此为都,建号夏。明洪武四年 (1

  • 义津桥

    即今安徽枞阳县北义津镇。旧属桐城县。清道光《桐城续修县志》卷1《乡镇》:义津桥“距棕阳五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