雉山县
隋大业三年 (607) 改新安县置,为睦州治。治所在今浙江淳安县西千岛湖南山岛附近。《元和志》 卷25: “以县南有雉山,因名之。” 唐文明元年 (684) 复改新安县。
古县名。隋大业初以新安县改名,治今浙江省淳安县西新安江中。以县南雉山得名。为遂安郡治。唐初仍为睦州治。文明元年(684年)复名新安县。
隋大业三年 (607) 改新安县置,为睦州治。治所在今浙江淳安县西千岛湖南山岛附近。《元和志》 卷25: “以县南有雉山,因名之。” 唐文明元年 (684) 复改新安县。
古县名。隋大业初以新安县改名,治今浙江省淳安县西新安江中。以县南雉山得名。为遂安郡治。唐初仍为睦州治。文明元年(684年)复名新安县。
在今山东淄博市博山城东。清光绪 《山东通志》 卷37载: “秋谷在荆山麓。宋范仲淹尝寄迹于此。”
在今安徽宿州市北四十里。《隋书·地理志》: 符离县有定陶山。《寰宇记》 卷17宿州符离县: 定陶山 “有定陶县在山下”。
在今甘肃临洮县东。《资治通鉴》: 唐开元二年 (714) 十月,“薛讷与吐蕃战于武街,大破之”。胡三省注: “ 《水经注》: 武街城在汉狄道县东白石山西北。唐为武街驿,与大来谷皆属临洮渭源县界。刘昫曰
元至元十九年 (1282) 升常宁县置,属湖广行省。治所在今湖南常宁县西北三里。辖境相当今湖南常宁县地。元末移治今常宁县。明洪武三年(1370) 复改常宁县。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升常宁县为州,治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置,治所在平定县(今山西平定县)。辖境相当今山西阳泉市及平定、昔阳等县地。金大定二年(1162)升为平定州。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置,治广阳砦(今山西平定县东南)。四年
①西汉置,属雁门郡,为西部都尉治。治所在今内蒙古凉城县西南双古城乡古城。东汉废。北魏复置,属善无郡。北齐又废。②东魏天平二年(535)置,属善无郡。治所在今山西县西南。北齐废。古县名。(1)西汉置,治
在今广东顺德市西北大罗村。清咸丰《顺德县志》卷5:墟市有“大罗村”。
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11密云县: 要水 “在县东北,亦曰清水,源出古北口外,自大、小黄崖口流入境,至县西北又东入于潮河。汉要阳县以此名”。
亦名马嵬堡。即今陕西兴平市西二十五里马嵬镇。相传为晋人马嵬所筑。《晋书·苻登载记》:东晋太元十一年(386),“苻麟率众数千,据守马嵬城”。唐于此设马嵬驿。《新唐书·明皇纪》:天宝十五载(756),帝
在今广东顺德市东南小黄圃村。旧属香山县,明、清置黄圃巡司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