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子市
又作临资口或临泚口。即今湖南湘阴县西二十九里湘江西岸之临资镇。清光绪 《湖南通志》卷29: “陵子市在 (湘阴) 县西,即林子口县丞驻此。”
又作临资口或临泚口。即今湖南湘阴县西二十九里湘江西岸之临资镇。清光绪 《湖南通志》卷29: “陵子市在 (湘阴) 县西,即林子口县丞驻此。”
唐武德三年(620)置,属怀州。治所在今河南孟县北十七里谷旦镇。四年(621)废。
又称恭州。五代南汉置,治所在程乡县 (今广东梅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梅州、平远、蕉岭等市县地。北宋开宝四年 (971) 改为梅州。五代南汉乾和三年(945年)置,治程乡县(今广东梅州市)。辖境相当今广
在今山西夏县东南。《寰宇记》 卷6夏县:“皇川在县东南五十五里中条山内,耆旧相传夏后离宫避暑之所。”
北魏时高昌国地。即今新疆鄯善县。《魏书·高昌传》:高昌王马儒遣长史巩顾礼及其世子马义舒迎北魏将韩安保“至白棘城,去高昌百六十里”。即此。
唐贞观十六年(642)置,属珍州。治所在今贵州正安县东北。后废。北宋大观二年(1108)复置,为珍州治。北宋末废。古县名。唐贞观十六年(642年)置,治今贵州省正安县东北。属溱州。后废。北宋大观二年(
又称橄榄坝。明代属车里宣慰司,即今云南景洪市东南勐罕镇。傣语 “勐” 为坝子,“罕”即 “费罕”, 为梭布。 以盛产棉花、 善织土布得名。一说乡民用梭布铺路迎接佛主,
即今广西贵港市东南五十里桥圩镇。明置巡司于此。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东南桥圩镇。明置巡检司于此。
明洪武十年 (1377) 改贺州置,属平乐府。治所在今广西贺县东南贺街镇。民国初属广西桂林道。1928年直属广西省。1952年迁县治八步镇,即今贺县治。古旧县名。明洪武十年(1377年)改贺州置,治今
①一名提头岭。在今广西阳朔县东五十里。《方舆纪要》卷107阳朔县:东岭“为昭、贺、全、永必经之地”。②在今广西永福县东。《方舆纪要》卷107永福县:东岭“在县东二里。形如屏障,下有泉”。在今广西壮族自
北宋置,属大冶县。在今湖北黄石市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