陂西镇
即今陕西三原县东南四十里陂西乡。清乾隆《三原县志》卷2: 陂西镇“雁坡一乡,居民会集之所,市廛稠密,基址广袤,为邑首镇”。
在陕西省三原县东南部。面积30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陂西。人口 2830。明洪武年间以处雁陂西而得名。清雍正《陕西通志》载:陂西镇为邑首镇。1949年设陂西区,1958年改公社,1983年设乡,1997年设镇。主产小麦、玉米、棉花。有塑料、磷肥、面粉等厂。为县东部农贸集市。西包公路经此。
即今陕西三原县东南四十里陂西乡。清乾隆《三原县志》卷2: 陂西镇“雁坡一乡,居民会集之所,市廛稠密,基址广袤,为邑首镇”。
在陕西省三原县东南部。面积30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陂西。人口 2830。明洪武年间以处雁陂西而得名。清雍正《陕西通志》载:陂西镇为邑首镇。1949年设陂西区,1958年改公社,1983年设乡,1997年设镇。主产小麦、玉米、棉花。有塑料、磷肥、面粉等厂。为县东部农贸集市。西包公路经此。
在今安徽宿松县东。《方舆纪要》 卷26宿松县: 凿山洞 “在县东十五里。洞可容千人,为古仙栖隐处”。《清一统志·安庆府一》: 凿山 “周三十里,中有仙洞,洞口石磴陡隘,入后豁敞可容千余人。底有大河,窍
在今陕西渭南市东四里。《方舆纪要》卷53渭南县: 明光原 “亦曰新丰原。后魏置南新丰县于原西偏。隋开皇中,以原上乏水,移县于今治”。
原名尤泾市。即今江苏常熟市东南唐市镇。《方舆纪要》 卷24苏州府常熟县: 唐墅在 “县东南三十里。旧名尤泾。以居民唐氏所创聚,因名。道出昆山,此为中顿”。
即今河北鹿泉市东南三十二里寺家庄镇。明嘉靖《获鹿县志》卷2:寺家庄集“在城南四十里”。
广西桂林市别称。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诗云:“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宋贺铸《宗州桂林从叔》诗云:“江到三湘尽,山围八桂滨。”(1)古地名。泛指今广西一带。唐韩愈《送桂州严大
五代后晋天福元年(936)以避唐讳改唐兴县置,属蜀州。治所在今四川崇州市。后复为唐兴县。在四川省西南缘,南毗云南省。属甘孜藏族自治州。面积 5000.4 平方千米。人口2.7万。辖1镇、11乡。县人民
在今山西侯马市西汾、浍两河交汇地。是春秋时期晋国晚期都城新田旧址。古城已圮,仅存宫殿台基残迹。1956年开始在此进行大规模的探查与发掘,发现两组古城遗址,早期有白店古城址,晚期有平望、牛村、台神、马庄
①唐懿宗母晁太后的陵墓,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宋敏求《长安志》卷11:“懿宗母元昭晁太后庆陵在(万年)县东二十五里。”②五代周世宗柴荣之陵。在今河南新郑市北。《旧五代史·周书·世宗纪》:显德六年(959)
①春秋卫邑。在今河南内黄县北。《春秋》: 襄公十九年 (前554),“叔孙豹会晋士匄于柯”。杜注:“魏郡内黄县东北有柯城。”②春秋时齐邑。在今山东阳谷县东北阿城镇。《春秋》: 庄公十三年 (前681)
即今安徽巢湖市西南高林镇。清光绪《庐州府志》卷3巢县: 高林市在“县南六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