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长白山

长白山

①古名不咸山、太白山、徒太山、从太山、白山、太皇山。广义指今辽、吉、黑三省东部和中朝东北部山地的总称,东北——西南走向,包括完达山、穆棱窝集岭、老爷岭、张广才岭、吉林哈达岭、老岭等;狭义指今吉林东南部安图、抚松和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三县间,并与朝鲜相邻之长白山。主峰白头山,海拔2700米。《金史·地理志》 上京路:“其山有长白。”大定十二年(1172)封山神为王,《金史·礼志八》:“有司言:‘长白山在兴王之地,礼合尊崇、议封爵、建庙宇。’十二月,礼部、太常、学士院奏奉敕旨封兴国应灵王,即其山北地建庙宇。”明昌四年(1193)复册为开天弘皇帝。《明一统志》卷25辽东都司:长白山“在三万卫东北千余里,横亘千里。其颠有潭,周八十里,渊深莫测,南流为鸭绿江,北流为混同江”。今长白山为吉林著名的旅游风景、自然保护区。

②即今山东邹平县西南会仙山。以山中云气长白,故名。隋大业七年(611)王薄起义,以此为根据地。《隋书·周法尚传》:“齐郡人王薄、孟让等举兵为盗,众十余万,保长白山。”


(1)古山名。又称白山、不咸山、太白山、从太山、徒太山。在今吉林省东部。金赵秉文有《长白山行》诗。参见“不咸山”,详“白山”。(2)今山名。(1)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东部和中、朝边境东北部山地的总称。包括多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平行褶皱断层山脉和盆地、谷地,主要有东列的完达山、老爷岭和长白山主脉,中列的张广才岭及其东支威虎岭、龙岗山和西支老爷岭、吉林哈达岭,西列的大青山和大黑山等。《金史·地理志》会宁府会宁县(今黑龙江阿城市南白城)“有长白山”;《大明一统志》:“长白山,在故会宁府南六十里。横亘千里,高二百里。其巅有潭,周八十里,南流为鸭绿江,北流为混同江,东流为阿也苦河。”即此。长约 1300 余千米,宽约400千米。略呈纺锤形。主要高峰大部海拔 1000 米以上。山体由花岗岩、玄武岩、片麻岩构成,多火山遗迹。松花江、鸭绿江和图们江的发源地。中国重要林区,以产红松著称,美人松为特有树种。有东北虎、人参等珍贵动植物。辟有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保存有完整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被列入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2)在山东省邹平县南,延伸章丘、淄博等市境内。东西走向。海拔826米。因山中云气长白得名。古称长在山,又称肖然山。山区物产丰富,矿产有铜。盛产干鲜果品、中草药、椿芽,生产建筑用石料。隋大业七年(611年)王薄起义,即以此为根据地。名胜古迹有隋末王薄农民起义故址——雕窝峪、黉堂岭、醴泉寺、唐碑、宋代范仲淹读书洞、明代唐李庵等。(3)岛屿名。舟山群岛属岛。在浙江省舟山市西北,南隔大猫洋和舟山岛相望。据传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汤和将军经此,见岛山形狭长,荒秃无木,取名长白山。岛以山名。面积9.5平方千米。北部丘陵起伏,多松树;南部多平地。以农业为主,兼营渔、盐业。通船舶。


猜你喜欢

  • 山城

    即今福建南靖县治山城镇。1938年7月南靖县治由靖城镇迁此。1983年版《南靖县地名录》:“因四面环山,依山为城,故称山城。”又因境内有紫荆山,又称紫荆、荆城。集镇名。在甘肃省环县西北部、环江上源西川

  • 金津

    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南。为古黄河渡。《魏书·太祖纪》: 登国六年 (391) 十一月,大破卫辰子直力鞮军于铁岐山南,“戊子,自五原金津南渡河”。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西南古黄河上。《魏书·太祖纪》:

  • 云右堡

    一作云石堡。在今山西右玉县西五十里云石堡村。《方舆纪要》卷44大同府:云右堡“旧堡今在堡东南,嘉靖三十八年筑, 山高无水,离边尚远,不便。万历十年改筑于王石匠河,即今堡也,周一里有奇,分边十四里零”。

  • 岭东县

    北魏初置,属汾州镇。治所在今山西交口县东北。太平真君九年 (448) 改属吐京郡。太和二十一年 (497) 改名新城县。古县名。北魏太武帝时改新城县置,治今山西省石楼县东。属吐京郡。太和二十一年(49

  • 美诺厅

    清乾隆四十一年 (1776) 于美诺寨置,属四川省。治所在今四川小金县。四十八年 (1783) 改为懋功屯务厅。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置,治今四川省小金县。四十八年改懋功屯务厅。

  • 开远县

    ①东魏武定八年(550)分良城县置,属武原郡。治所在今江苏邳州市境。后废。②辽置,为开州治。治所即今辽宁凤城市。金废。③1932年改阿迷县置,直属云南省。治所即今云南开远市。1931年《阿迷县长蒋子孝

  • 枫溪墟

    即今广东潮安县西北枫溪镇。清光绪 《潮州府志》 卷14: 海阳县 “墟市” 有枫溪墟。

  • 并州

    ①古“九州”之一。《周礼·职方》:“正北曰并州,其山镇曰恒山,其泽薮曰昭余祁。”恒山在今河北曲阳县西北,昭余祁在今山西平遥县西南。约当今山西、河北一带。②西汉武帝置,为“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相当今山

  • 南溪山

    在今广西桂林市南七里南溪公园内。《寰宇记》 卷162临桂县: 南溪山 “其山耸拔千尺,烟翠凌空”。山岩洞壁有唐李渤 《留别南溪》 诗。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区南将军桥头。东近漓江,东北麓为南溪萦绕,故

  • 乌山县

    唐渤海国置,属庆州。治所当在今吉林珲春市境。辽废。古县名。元置。治今贵州省长顺县东北。属下思同州。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