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长山县

长山县

①东汉初平三年(192)分乌伤县置,属会稽郡。治所即今浙江金华市。以山得名。三国吴宝鼎元年(266)为东阳郡治。南朝陈为金华郡治。隋开皇九年(589)改名吴宁县。

②隋开皇十八年(598)改武强县置,属齐州。治所在今山东邹平县东长山镇。《太平御览》卷160引《图经》曰:“以界内长白山为名。”大业初属齐郡。唐属淄州。元属般阳路。明属济南府。民国初属山东济南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1956年撤销,并入邹平县。

③唐武德四年(621)置,属婺州。治所在今浙江金华县东北四十里孝顺镇西。武德八年(625)废。

④唐置,属长州。治所在今越南河南宁省或太平省境。后废。

⑤1949年4月置,属辽宁省。治所在今辽宁长海县东小长山岛长山乡。1953年改为长海县。1961年迁治大长山岛四块石(今大长山岛镇)。


(1)古县名。(1)东汉初平三年(192年)析乌伤县南乡置,治今浙江省金华市。以县北长山得名。属会稽郡。隋开皇九年(589年)改名吴宁县。三国吴、隋为东阳郡、缙州、安州治。(2)唐武德四年(621年)析金华县置,治今浙江省金华市东孝顺镇境。八年并入金华县。(2)古旧县名。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武强县置,治今山东省邹平县东长山镇。属齐郡。唐、宋、金属淄州。元属般阳府路。明、清属济南府。1956年撤销,划入邹平县。(3)旧县名。1949年析金县长山列岛区置,治今辽宁省长海县大长山岛。以岛为名。1953年因与山东省长山县重名,改名长海县。


猜你喜欢

  • 鄜畤山

    在今陕西洛川县南七十里。《史记·封禅书》: “ (秦) 文公梦黄蛇自天下属地,其口止于鄜衍。文公问史敦,敦曰: 此上帝之征,君其祠之。于是作鄜畤。” 汉置鄜县,以此名。

  • 南社镇

    在今江苏金坛市南之南社村。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宜兴县图: 西北有南社镇。集镇名。在江苏省金坛市南部、长荡湖东岸。属儒林镇。人口约 2200。古代称祭土地神处为社,因与北社相对,故名南社。1950

  • 太平驿

    ①唐置,故址在今山西襄垣县西南十八里太平村。《宋史·李筠传》:“(穆)令均营于太平驿,驿东南距潞八十里。”②宋改风亭馆置,属仙游县。即今福建仙游县东南枫亭镇。元至正七年(1347)改名枫亭驿。③明洪武

  • 半塘水

    在今广东台山市南。《方舆纪要》卷101广州府新宁县:半塘水“在县(今台山市)南,源出西北冯村坑,流入海”。

  • 城山

    ①在今北京市平谷县东。《方舆纪要》 卷11平谷县: 城山在 “县东六十里,四山高耸,中宽平如城”。②在今河北井陉县南三十里障城山。《方舆纪要》 卷14井陉县:城山在 “县 (按,在今县西南城关镇) 东

  • 黄罗寨

    在今湖南凤凰县南三十里。峰峦环抱。清为前营生苗出麻阳要路。

  • 曲宗

    亦名波窝曲宗、曲中宗。在今西藏波密县东。原西藏地方政府设曲宗。1960年并入波密县。“曲宗”藏语意为法堡。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治今西藏自治区波密县东北曲宗城。1960年并入波密县。

  • 关口坝

    即今陕西宁强县南关口坝。1935年川陕革命根据地置申熙县治此。

  • 白墩子

    ①在今甘肃安西县西北。《清一统志·安西州》:边墙头墩“八十里至白墩子”。②即今甘肃景泰县北白墩子。民国间设白墩子产盐局。

  • 南广关

    今四川宜宾市东长江南岸南广镇。地当南广河注入长江处,地势险要。清光绪 《叙州府志》 卷13庆符县: 南广关在 “县东北一百三十里。今设巡役,稽查滇铜、蜀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