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山碛
又名库木什阿克玛山。唐安西都护府属地。在今新疆托克逊县西南库米什镇一带。《新唐书·地理志》 西州交河郡: “自州西南……经礌石碛,二百二十里至银山碛。”
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托克逊县西南库什木。唐时地属安西都护府。
又名库木什阿克玛山。唐安西都护府属地。在今新疆托克逊县西南库米什镇一带。《新唐书·地理志》 西州交河郡: “自州西南……经礌石碛,二百二十里至银山碛。”
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托克逊县西南库什木。唐时地属安西都护府。
①在今四川富顺县西北马脑山。《舆地纪胜》卷167富顺监:中岩“在监之西北。唐咸通中,依岩镌大悲佛像。国初,僧自悟架屋三百楹,天圣丁丑赐名普觉院。藏两朝宸翰。康定二年,翰林李淑为之记”。《方舆纪要》卷7
①即瑯邪县。在今山东胶南市西南琅琊镇。②即琅邪县。在今广西宾阳县北十里新宾镇。
又称东陵。在今江苏南京市东。东晋康帝崇平陵、简文帝高平陵、孝武帝隆平陵、安帝休平陵和恭帝冲平陵均在此。
在今山西安泽县东南。今上游名王村河,下游名兰河。《方舆纪要》卷41岳阳县:“八十里川在县东百六十里。源出长子县发鸠山,西南流入境,合于沁水。其川长八十里因名。”
北魏太平真君六年 (445) 置,即今甘肃临夏市。太和十六年 (492) 改置河州。古镇名。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年)置,治今甘肃省临夏市。太和十六年(492年)改为河州。
即榆林窟。在今甘肃安西县西南约一百四十里。即“榆林窟”。
亦作棘里亭。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西北。《左传》: 昭公十年 (前532),陈桓子召公子山 “而反棘焉”。杜注: “棘,子山故邑。齐国西安县东有戟里亭。” 《括地志》 以为即古画邑。
在今河北石家庄市西北郊杜北乡上京村东。始建于唐天宝年间,历代都曾重修。现仅存释迦殿和毗卢殿。释迦殿在前,面宽三间,进深二间。殿中塑释迦坐像一尊,四壁绘有以佛教故事为题材的壁画。毗卢殿在后,是寺内正殿,
即今河北宣化县东北盘常河。源出今河北崇礼县南,西南流至张家口市东南宣化入洋河。《金史·世宗纪》: 大定十年 (1170),“五月乙卯,如柳河川”。《明史·常遇春传》: 洪武二年 (1369),遇春率师
在今山西静乐县东南。《明史·地理志》静乐县:“东南有两岭关,置故镇巡检司于此,后移于稍东顺水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