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铁岭县

铁岭县

清康熙三年 (1664) 改铁岭卫置,属奉天府。治所即今辽宁铁岭市。民国初属奉天辽沈道。1929年属辽宁省。1979 年析城区近郊置铁岭市。


在辽宁省北部。属铁岭市。面积2230.6平方千米。人口38万。辖7镇、7乡。县人民政府驻铁岭市银州区南马路。西汉置高显县,治今铁岭市,属辽东郡。东汉改属玄菟郡。十六国北燕时地入高句丽。唐时渤海国置富州,治富寿县(即今县)。辽太祖以银治改州名银州,改县名延津;置双州,治双城县(今县西古城子),属东京道。金皇统三年(1143年)废银州,改置延津县为新兴县(今县西南新兴堡西南),属咸平府。同年废双州,章宗时废双城县。金末废新兴县。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置铁岭卫于古铁岭城,二十六年迁铁岭卫于银州,属辽东都指挥使司。清康熙三年(1664年)置铁岭县,属奉天府。1914年属奉天省辽沈道,1929年属辽宁省。1946年国民党统治后仍设铁岭县。1948年全境解放。1949年属辽西省,1954年属辽宁省。1956年属铁岭专员公署,1958年属沈阳市,1964年属沈阳专员公署,1968年属铁岭专区,1970年属铁岭地区,1984年属铁岭市。东部为低山丘陵,西部为辽河平原。河流有辽河、柴河、凡河、王河等。属中温带湿润气候。农产玉米、稻、大豆等。为国家商品粮基地。矿产有铜、金、铁、煤、石棉、石灰石、大理石等。有建材、煤炭、橡胶、食品等工业。有京哈、铁法铁路和102国道、沈环公路。名胜古迹有高句丽山城、明边墙、懿路古塔等。


猜你喜欢

  • 敢山

    ①在今浙江德清县东北三十八里干山镇。《方舆纪要》 卷91德清县: 敢山 “本名阚山,吴丞相阚泽所居。后讹为敢。有三峰: 中敢山,左龙山,右凤山”。②在今广西德保县西。《明一统志》 卷85镇安府: 敢山

  • 远化县

    隋大业五年(609)置,属河源郡。治所在曼头城(今青海共和县西南)。唐初废。古县名。隋大业五年(609年)置,治曼头城(疑在今青海共和县西南一带)。属河源郡。隋末废。

  • 新中沙白盐池

    在今甘肃民勤县东。《方舆纪要》卷63镇番卫: 新中沙白盐池 “在卫东五十里。《志》云: 卫东四十里有小盐池,卫南三十里有三坝白盐池,卫西二百二十里有鸳鸯白盐池,又有小盐池,俱产盐”。

  • 浈昌县

    唐光宅元年 (684) 置,属韶州。治所即今广东南雄县。《寰宇记》 卷161南雄州: 浈昌县“在庾岭下,以水为名”。《方舆纪要》 卷102南雄府“县旧名浈昌,以浈水、昌水合流” 而名。北宋天圣初,避仁

  • 狼溪

    在今山东平阴县西南。出狼山下,西北流注入大清河 (即今黄河)。《水经·济水注》: “又有狼水出东南大槛山狼溪,西北径谷城西,又北有西流泉,出城东近山,西北径谷城北,西注狼水。” 金赵秉文 《滏水集》

  • 仁和场

    ①即今四川长寿县东北乐温乡。清光绪《长寿县志》卷1:仁和场在“治北一百二十里”。②即今四川西充县西北仁和镇。清光绪《西充县志》卷2:仁和场在“治西四十里”。

  • 秀容县

    北魏永兴二年(410)置,属秀容郡。治所在今山西忻州市西北五十五里杨庄附近。北周属雁门郡。隋开皇十八年(598)移治今忻州市,为忻州治。大业初属楼烦郡。唐武德元年(618)复为忻州治。蒙古至元二年(1

  • 真腊 (臘)

    我国史籍对7世纪至17世纪中南半岛吉蔑王国的通称。真腊一名,始见 《隋书》。《大唐西域记》 卷10“三摩呾吒” 条作伊赏那补罗国, 盖为其都城名,并非国名。《新唐书·真腊传》 称:“真腊,一曰吉蔑。”

  • 大富铅场

    北宋置,属翁源县。在今广东翁源县东北。明嘉靖《翁源县志》:“古大富铅场,去今县东一百二十五里。”

  • 黄花城

    在今陕西凤县东北。《资治通鉴》: 五代周显德二年 (955),王景伐蜀,“遣裨将张建雄将兵二千抵黄花”。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