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方镇名。又名泽潞。至德元年 (756)置泽潞沁节度使,治所在潞州 (今山西长治市)。辖境屡有变动,较长期领有泽、潞、沁三州,相当今山西霍山以东及河北涉县地。广德元年 (763) 又置相、卫六州节度使
即灵关。在今四川宝兴县南灵关镇。《明史·地理志》 芦山县: “西北有临关,旧曰灵关,正统初更名。有临关巡检司。”
唐永徽五年 (654) 以处月部置,属北庭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境。后废。
在今贵州思南县东北四里。《方舆胜览》作唐山。《明一统志》 卷88思南府: 思唐山“南连河只水,北枕内江水”。内江即水德江。
即今甘肃合水县东北平定川。源出今陕西志丹县界,南流入葫芦河。《资治通鉴》:唐贞元二年(786),吐蕃尚给赞入寇,“军于合水之北。邠宁节度使韩游瓌遣其将史履程夜袭其营,杀数百人。吐蕃追之,游瓌陈于平川,
在今湖南东安县北。 《方舆纪要》卷81东安县:八十四渡山“山势重复,流水萦纡,经此山者,凡八十四渡”。《清一统志·永州府一》:八十四渡山“在东安县(治今紫溪市镇)北一百五十里。山根迤逦不断四十余里,芦
即今山西临猗县西吴王村。旧属临晋县,明置巡司于此。
又作垂葭。春秋时卫邑。在今山东巨野县西南。《左传》: 定公十三年 (前497),“春,齐侯、卫侯次于垂葭,实郹氏”。杜注: “垂葭改名郹氏。高平巨野县西南有郹亭。”即“垂葭”。
又作扈尾港。即今台湾省台湾县北淡水镇驻地。为淡水河入海之处,台湾北部重要港口。清设水师营守备。咸丰八年 (1858) 开为通商口岸又作沪尾口、扈尾港,为淡水河入海之处,本为台湾北部重要港口。台北开拓初
清光绪二十五年 (1899) 置,在今新疆尉犁县东南。宣统 《新疆图志》 卷81 新平县: 英格可力驿 “有庄。光绪中叶设抚辑招徕局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