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金界壕

金界壕

一作金源边堡。金朝为防御蒙古所筑壕堑。天眷元年 (1138),婆卢火驻乌骨迪烈地时建,为东北路界壕。大定二十一年 (1181) 将界壕取直,“东北自达里带石堡子至鹤五河地分,临潢路自鹤五河堡子至撒里乃,皆取直列置堡戍”。明昌五年(1194) 在旧界壕基础上增建,至承安三年 (1198)竣工。《金史·地理志》: “金之壤地封疆,……北自蒲与路之北三千余里,火鲁火疃谋克地为边,右旋入泰州婆卢火所浚界壕而西,经临潢、金山、跨庆、桓、抚、昌、净州之北,出天山外,包东胜,接西夏。” 这北界边界线即界壕边墙的走向。据实测,金界壕起于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莫力达瓦旗嫩江西岸的前、后七家子村,西南沿大兴安岭东南麓经阿荣旗、扎兰屯市、扎赉特旗北,至科右前旗满族屯分为内外二线。外线经科右中旗西北、霍林郭勒市、东珠穆沁旗。内线从满族屯向西南,经突泉县、扎鲁特旗、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林西县至克什克腾西之达里泊,在正蓝旗境分为南北两线,北线经正镶白旗、镶黄旗,至商都县与南线合,往西经察右后旗、四王子旗,在查干敖包苏木东与外边墙会,经达茂旗、武川县西北,折而南至大青山北麓。在东乌珠穆沁旗东北延伸入蒙古国境有一道外墙。从东到西界壕全长三千里。用夯土筑墙,墙外掘壕。重要地段有双壕双墙。为古代巨大的工程之一。又在今额尔古纳河上游北岸,西经满州里市北,直至蒙古国,金代亦筑有边堡。


金代为防御蒙古在北方边境地域所筑军事防御工程。或称“壕堑”、“塞垣”。夯土石筑墙,城外掘壕,重要地段为双壕双墙连续并列,即外壕、副墙、内壕、主墙。单线墙或主墙外侧筑有马面,内侧于要害处筑边堡,间距约等,便于应接。据《金史》记载,天眷元年(1138年)以前,在东北路泰州境内创建界壕。大定十七年(1177年)以两路招讨司、乌古石垒部族、临潢、泰州等路兴修,二十一年大规模修筑东北、临潢两路界壕,参差不齐处予以取直。明昌年间西南路、西北路,沿临潢达泰州开筑壕堑,直至承安三年(1198年)竣工,即所谓“明昌界壕”或“新长城”。边墙东北端起于今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北嫩江西岸,西南沿大兴安岭东南麓,顺阿荣旗、扎兰屯市界,经扎赉特旗西北、科尔沁右翼前旗西北满族屯,分成两线:外线向西经科尔沁右翼中旗西北,至霍林郭勒市北,西入东乌珠穆沁旗东部。内线向西南经突泉县西北、科尔沁右翼中旗西北、扎鲁特旗西北、阿鲁科尔沁旗北、巴林左旗北、巴林右旗北、林西县北,西南至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西岸,又分为南北两支:北支西经正镶白旗、镶黄旗北,至商都县北,与南线合;南支则南下,经正蓝旗东北,西南沿闪电河西经太仆寺旗、化德县南,至商都县北与北支合。内线又往西经察哈尔右翼后旗北界,经四子王旗北,与外线合,西南经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东南、武川县西北,折而南下至西南庙沟乡上庙沟村西南大青山北麓,达西端终点。外内线尚有遗迹。又今额尔古纳市根河南岸起,向西至额尔古纳河东岸,转入俄罗斯境,又从满洲里市北过新巴尔虎右旗北,再西入蒙古境,经乌勒吉河和克鲁伦河之间,西至肯特山南麓,尚有遗迹,亦是金代所筑,或筑于初期。


猜你喜欢

  • 长脑墟

    在今广西河池市西北长老乡。清光绪三十年(1904)曾五、陆三等扰河池,陆荣廷破之于长脑。

  • 鸿雁池

    即旋鸿池。在今内蒙古丰镇市东北东、西海子村一带。《魏书·太祖纪二》; 天兴二年 (399)二月,“又穿鸿雁池”。

  • 黑龙寨

    在今山东蒙阴县东北五十五里。《方舆纪要》卷35蒙阴县: 黑龙寨 “在县东。其旁有杨家寨”。皆昔时凭险拒守处。

  • ①一名翼。春秋晋都,在今山西翼城县东南十里故城村。晋穆侯自曲沃迁都于此。《左传》: 庄公二十六年 (前668), “士��城绛, 以深其宫”。 即此。晋景公十五年 (前58

  • 车轴山

    在今河北丰润县城南。《清一统志·遵化州》:车轴山“在丰润县南十里。孤圆而高,若卧毂然”。山上有寿峰寺,又称无梁阁。

  • 海北州

    辽置,治所在开义县 (今辽宁义县东南四十里开州屯)。辖境相当今辽宁义县与锦县间大凌河流域。金皇统三年 (1143) 废。辽置,治开义县(今辽宁义县南开州屯)。金皇统三年(1143年)废。

  • 杭海岭

    亦作沆海山。即今蒙古国西南杭爱山。《元史·土土哈传》: “从皇孙晋王征海都,抵杭海岭。” 《元朝秘史》 卷8: “塔阳 (即太阳罕)正在康孩地面的合池儿水边。” 康孩即杭海的异译。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

  • 长明沟

    在今河南尉氏县西。《水经·渠水注》:长明沟水“出苑陵县故城西北……谓之龙渊泉,……东南径凡阳亭西,而南入白雁陂……引渎南流,谓之长明沟”。《寰宇记》卷1开封府尉氏县:“长明沟,在县西四十五里,源出许州

  • 袁谭城

    在今河南浚县西。《方舆纪要》 卷16浚县: “ 《述征记》: 黎阳城西南七里有袁谭城。城西南三里又有一城,曹公攻谭时所筑。操攻黎阳,败袁谭、袁尚,留其将贾信屯兵守之,因筑城于此。”

  • 铜零口

    即泠口。在今湖北蕲春县西南蕲州镇东南。《水经·江水注》: “江水又东,得铜零口,江浦也。” 《资治通鉴》: 晋建兴元年 (313),杜弢 “退保泠口”。胡三省注谓泠口应为铜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