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金华山

金华山

①即长山。在今浙江金华市北。《元和志》卷26婺州金华县: 金华山 “在县北二十里。赤松子得道处,出龙须草”。《方舆纪要》 卷93金华县: 金华山 “山中诸溪汇流其下,两岩对峙,高数百仞,登其上则城郭聚落宛在目前”。

②在今江西乐安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86抚州府乐安县: 金华山 “在县西北三十里。形似覆瓢。或以其类婺女金华而名”。

③在今四川达川市西北。《方舆胜览》 卷59达州: 金华山 “去通川县四十里。与石城山相接。杨晨诗: 吾州金华峙霄汉,上有兜率香飘帷”。

④在今四川射洪县西北四十里金华镇北。《舆地纪胜》 卷154潼川府: 金华山 “在射洪县南 (北),有陈子昂读书台”。《方舆纪要》 卷71射洪县: 金华山 “县 (旧治在今金华镇) 北二里。上拂霄汉,下瞰涪江”。光绪 《射洪县志》 卷1: 金华山在 “县 (旧治在今金华镇) 北半里。其山贵重而华美,故名”。《杜甫诗》 云: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 陈子昂读书台尚存。

⑤在今云南剑川县西郊。《方舆纪要》 卷117剑川州: 金华山在 “州治西一里。自西番界盘均山盘折而来,延亘二十余里。山顶常有紫色如金,故名”。现为著名名胜区。

⑥在今陕西南郑县西南。《舆地纪胜》 卷183兴元府: 金华山 “在南郑县西南七十里,与巴山相接,其上峭峰特起,左右环绕,旁有数泉,合为一池”。


(1)古山名。在今四川省达县西北。北宋杨晨诗有“吾州金华峙霄汉,上有兜率香飘帷”之句。即此。(2)今山名。(1)在四川省射洪县涪江右岸。汉代原名烟墩岭,清末改今名。前山建有百尺桥、山门、灵官殿、拥翠楼等,后山建有玉虚阁、纯阳阁等。山上建筑均系清代重建,鳞次栉比,依山就势。过百尺桥,登337级石阶,到金华山观大门。山门由巨石卷拱,两旁石壁有“蔚蓝洞天”四大字,相传为北宋诗人黄庭坚手迹。山后玉虚阁内,有清末盐亭道人杨太虚的《蔚蓝胜景》回文诗碑,为狂草字体,龙蛇飞舞,倒顺成诗。山上古木森森,郁郁葱葱;山下河渠环绕,江深水碧。(2)在云南省剑川县金华镇西。海拔 2793 米。林木葱翠,寺宇林立,历代名人慕游者甚众,徐霞客两度登山,述文记游,并有云南辛亥革命元老李根源三处勒石题词。山腰有问天台、睡佛、石将军等古迹。石将军为一巨大浮雕石像,为佛教毘沙门天王像,系唐宋时期雕刻。山后有满贤林,山麓有孔庙、景风阁等,组成金华风景游览区。(3)见“金华北山”。


猜你喜欢

  • 章武县

    ①西汉文帝后元七年 (前157) 封窦广国为章武侯,元狩元年 (前122) 改为县。属勃海郡。治所在今河北黄骅市西南故县村。东汉建安末年改属章武郡。西晋属章武国。北魏属浮阳郡。北齐废。②南朝宋侨置,属

  • 安车骨部

    又作安居骨。靺鞨七部之一。分布在今黑龙江省哈尔滨、阿城、五常市境阿什河流域。《隋书·靺鞨传》:“靺鞨在高丽之北,凡有七种:……安车骨部,在伯咄东北。”光绪《吉林通志》卷10:“安车骨,即按出虎也。”唐

  • 长春淀

    在今河北丰南市或滦南县境。旧名大定淀,金大定二十年(1180)改名长春淀。《方舆纪要》卷17滦州:长春淀“在废石城县西。《志》云:在州西南百二十里”。

  • 毋丘

    在今山东曹县南十里。《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齐宣公四十九年(前406),“伐卫,取毋丘”。《索隐》:“毋音贯,古国名,卫之邑。今作‘毋’者,字残缺耳。”应即古之贯国。

  • 杨江

    在今江西分宜县西北。《方舆纪要》卷87袁州府分宜县:杨江在“县西北四十里。东南流,会于秀江”。

  • 下河镇

    即今河北曲阳县东北下河乡。清道光《定州志》卷7曲阳县市集:下河村在“城北二十里”。

  • 青山岩

    在今广西崇左县北十里青连山。《方舆纪要》卷110崇善县: 青连山 “其阳有青山岩,高阔深邃,奇胜不一。岩中之土,可以煎硝,郡人取之”。

  • 马场垣遗址

    在今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东南,北濒湟水。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面积三万多平方米。遗址四周断崖上暴露的文化层堆积和窖穴遗迹十分丰富,包含有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齐家文化、辛店文化等几个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

  • 五花营

    在今河南南乐县北十八里。《方舆纪要》卷16南乐县:五花营,“唐时河北五镇尝会兵于此,因名。后人因其壁垒,聚居成镇”。

  • 代郡

    ①战国赵置,秦、西汉治所在代县(今河北蔚县西南)。《史记·匈奴列传》:赵武灵王“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 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而置云中、雁门、代郡”。西汉辖境相当今河北怀安、蔚县以西,山西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