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野河

野河

一名槐水。在今河北赞皇、元氏、高邑、赵县、宁晋县境。上源曰槐河,下游曰沙河。下游历代屡有变化,唐代流径赵县南东入洨河,五代又改径高邑东南、柏乡北五里,东注入洨河。今除上源外,早已淤塞。《资治通鉴》: 五代梁开平四年 (910),晋王李存勗军进逼梁将王景仁军,“距柏乡五里,营于野河之北”。次年,大战 “梁之龙骧、神捷,精兵殆尽,自野河至柏乡,僵尸蔽地,王景仁、韩勍、李思安以数十骑走”。即此。


古水名。又称槐水。上游即今河北省赞皇县槐河,唐时下游流经今赵县南东入洨水,五代下游改经高邑县东南、柏乡县北五里,东入洨河。《资治通鉴》:五代梁开平五年(911年),晋将“李存璋以步兵陈于野河之上”,梁军稍却,存璋乘之,梁军大败,“自野河至柏乡,僵尸蔽地”,王景仁等仅数十骑走免,即此。


猜你喜欢

  • 桂丫山镇

    亦名桂山镇。即今广东翁源县东北南浦镇。《明史·地理志》 翁源县: “东有桂丫山巡检司,初治茶园铺,后迁南浦。”

  • 盐川城

    本盐溪县。在今四川理县北下孟乡境。《资治通鉴》: 唐广德二年 (764),“严武拔吐蕃盐川城”。胡三省注: “盐川城在当狗城西北。维州旧有盐溪县,永徽初,省入保州定廉县。”在今四川省理县西北。唐广德二

  • 春秋楚邑。在今河南叶县南二十八里旧县。许国曾徙于此。《左传》:成公十五年(前576),“许灵公畏偪于郑,请于楚,楚公子申迁许于叶”。昭公十八年(前524),“叶在楚国,方城外之蔽也”。战国末属秦,《史

  • 多伦尼托克安图土司

    即安图土司。清雍正时置,属西宁办事大臣。驻牧地在今青海玉树县西北安冲乡(拉则)。乾隆《西宁府新志》卷19“塞外贡马番族”中,有“住牧楚贡地方多洛尼托克南兔族”。民国周希武《玉树调查记》卷下:“七族(包

  • 巴青宗

    又名何巴青。亦作巴庆宗。在今西藏巴青县西北。藏语意为大牦牛帐篷。1960年改设巴青县,驻拉西乡。即“巴庆宗”。

  • 米河

    又名米沟河。在今山东淄博市北。《资治通鉴》:唐天复三年(903),王师范以平卢之兵、王茂章以淮南之兵合兵击朱友宁,“两镇兵逐北至米河,俘斩万计,魏博之兵殆尽”。即此。清光绪《山东通志》卷28:“米沟河

  • 闷那克尼儿山

    即今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东北之纳木那尼峰。《清一统志·西藏》:闷那克尼儿山“在达克喇城东北二百五十里。与狼千喀巴布山相连。山亦高大,临马品木达喇池西岸”。

  • 独山

    ①在今辽宁大连市金州区金州镇东北一百五十里。《方舆纪要》 卷37金州卫 “大黑山” 条下: “卫东北百五十里,有独山,以挺然独秀而名。” 《新唐书·程务挺传》: 太宗征高丽,程名振“攻沙卑城,破独山阵

  • 赤木口

    在今宁夏永宁县西北贺兰山中段三关口。明嘉靖《宁夏新志》卷1:宁夏总镇有赤木口。《清一统志·宁夏府二》:赤木口“在宁朔县西南贺兰山,山径五十余处,而赤木口尤为冲要,可容千马。明嘉靖中,巡抚杨守礼扼险筑关

  • 温城

    在今安徽宣州市东南三十里孙家埠附近。《舆地纪胜》 卷19宁国府: 温城 “在宣城县东二十余里。唐刺史温璋所筑。大中十二年置营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