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

①西周封国。妘姓。在今河南鄢陵县西北十八里古城村。春秋初为郑武公所灭。《春秋》: 隐公元年(前722),“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即此。后改为鄢陵。

②在今湖北宜城市东南十五里楚皇城遗址。《左传》: 昭公十三年 (前529),楚灵王 “沿夏,将欲入鄢”。服虔云: “鄢,楚别都也。” 秦置鄢县。


(1)古国名、古邑名。又作邬。妘姓,西周封国。在今河南省鄢陵县西北。春秋初被郑武公灭后为郑邑。《春秋》隐公元年(前722年):“郑伯克段于鄢。”即此。后改称鄢陵。西汉置鄢陵县。(2)古都名。在今湖北省宜城市南。春秋、战国时楚都。《左传》昭公十三年(前529年):楚内乱,“(灵)王沿夏,将欲入鄢”,即此。(3)古邑名。即“郾(1)”。


猜你喜欢

  • 慈涧镇

    ①北周置,为军镇。即今河南新安县东南二十四里磁涧镇。《周书·韩盛传》: 兄德兴,历官“通洛、慈涧防主”。《元和志》 卷5新安县: “慈涧故镇,在县东南二十里。周武帝保定六年置。武德三年讨王世充,前军镇

  • 兰陵县

    ①战国楚置,治所即今山东苍山县西南四十五里兰陵镇。秦属东海郡,南朝宋省入丞县。北魏复置,属兰陵郡。北齐废。隋开皇十六年(596)复置,属徐州。大业初又废。②东晋太兴初侨置,为兰陵侨郡治。治所在今江苏武

  • 唐公沟

    在今山东高唐县东门外。《方舆纪要》 卷34高唐州: 唐公沟 “成化中,屡有水患。知州唐桢因东北地下,浚沟注之,水患遂息,因名”。

  • 石成县

    亦作石城县。西汉置,属右北平郡。治所在今辽宁建昌县西。东汉废。

  • 北伍城县

    亦作北五城县。南朝宋置,为新城郡治。治所在今四川三台县。齐废。古县名。南朝宋置,治今四川省三台县。属新城郡。齐废。

  • 乾符县

    唐乾符二年 (875) 改鲁城县置,属沧州。治所在今河北黄骅市西北乾符村。《寰宇记》 卷65沧州清池县 “废乾符县” 条: “乾符元年 (鲁城) 县东北有野稻水谷连接二千余顷,东西七十里,南北五十里。

  • 绿萝山

    在今湖南桃源县南十五里。下有潭。《水经·沅水注》: 沅水 “东带绿萝山,绿萝蒙幂,颓岩临水,实钓渚渔咏之胜地,其迭响若钟音,信为神仙之所居”。《道书》 以为第四十二福地。

  • 金岭驿

    即今山东淄博市东金岭镇。《旧五代史·梁书·朱珍传》: “兵至乾封,与淄人战于白草口,败之。青人以步骑二万,列三寨于金岭驿。” 即此。宋置金岭镇。

  • 灞桥镇

    在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中部、灞河东北岸。面积43平方千米。人口5.7万。镇人民政府驻灞桥街,人口1.5万。镇以灞桥得名。地处西安东大门,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汉代在今灞河东岸上、下桥子口建霸桥。隋开皇三年

  • 南阳县

    ①南朝宋置,属北阴平郡。治所在今四川什邡县西南泉镇和兴场。西魏废。②北魏改阳亭县置,为魏兴郡治。治所在今陕西山阳县西北。隋开皇初废入丰阳县。③北魏太和三年 (479) 置,属丹杨郡。治所在今河南淮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