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都亭驿

都亭驿

唐、宋时设于都城或陪都的馆驿。(1) 唐代设于京师长安的馆驿。《续高僧传》 卷4 《玄奘传》: “从故城之西南至京师朱雀街之都亭驿。” 据元人骆天骧 《类编长安志》 卷4,驿在朱雀街西第一街第二坊,即通化坊 (在今陕西西安市内)。(2) 唐代设于东都洛阳的馆驿。《旧唐书·封常清传》: 天宝十四载 (755) 十二月,常清在东都洛阳抗击安禄山叛军,不利,“常清退入上东门。……又战于都亭驿。不胜,退守宣仁门”。此驿在宣仁门外清化坊 (在今河南洛阳市内)。(3) 唐代设于北都太原的馆驿。《全唐文》 卷542令孤楚 《奏太原府资望及选拔状》 云:“伏以太原府龙兴盛业,……官标留守,驿署都亭。”此驿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古城营。(4) 北宋设于东京开封府接待外蕃使节的馆驿。在今河南开封市内。《宋朝事实》 卷12: “真宗景德后,契丹请盟,每使至,……舍于都亭驿。” (5) 南宋设于京城临安府接待外蕃使节的馆驿。在今浙江杭州市内。《舆地纪胜》卷1行在所 (临安府) 馆驿: 都亭驿 “在候潮门里,国信所附。《朝野杂记》 云: ‘北使至阙,……入余杭门,至都亭驿’”。


(1)唐代设在都城、陪都的馆驿。《资治通鉴》:乾宁二年(895年),“王行瑜等杀(韦)昭度、李谿于都亭驿”。此在都城长安城内通化坊。《旧唐书·吕元膺传》:元膺为东都留守,“留守防御将二人,都亭驿卒五人”。此在东都洛阳城内清化坊。《全唐文·奏太原府资望及官吏选数状》:“官标留守,驿署都亭。”此在北都太原府城内。(2)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改都城开封城内怀信驿置,以接待辽使;又设都亭西驿,接待夏使。南宋设在临安府(今杭州)候潮门里泥路西侍从宅侧次,为馆伴外国使之地。


猜你喜欢

  • 小江墟

    ①即今广东阳山县西北四十五里湟水上游小江镇。清宣统《广东舆地全图》阳山县图:县西北有小江墟。②即今广西浦北县治小江镇。旧属合浦县,清同治《广东图说》卷61:合浦县东北有小江墟。1952年设浦北县治此。

  • 会州

    ①西魏废帝置,治所在会宁县(今甘肃靖远县东北)。北周保定二年(562)改置会宁防。隋开皇元年(581)改置会宁镇。唐武德二年(619)改置西会州,贞观八年(634)改曰粟州,同年又改为会州。辖境约当今

  • 河曲

    ①春秋晋地。在今山西芮城县西南七十余里。黄河至此折而东流,故名。《水经· 河水注》引 《竹书纪年》: 晋惠公十五年 (前636),秦穆公率师送公子重耳,涉自河曲”; 《春秋》: 文公十二年 (前615

  • 中央苏区

    即中央革命根据地。

  • 杨林泽

    即嘉利泽。在今云南嵩明县东南。《清一统志·云南府》:嘉利泽“即杨林泽也。或谓之杨林海子”。

  • 良光墟

    即今广东化州市西南良光镇。清光绪《高州府志》卷10化州:良光在“州南四十里”。

  • 冕山堡

    明置,属宁番卫。即今四川喜德县西北冕山镇。正统 七年 (1442) 改为冕山桥后千户所。

  • 贵竹长官司

    明洪武五年 (1372) 置,属贵州宣慰司。治所即今贵州贵阳市。万历十四年 (1586) 改置新贵县。明洪武五年(1372年)改贵州等处长官司置,治今贵州省贵阳市。属贵州宣慰司。万历十四年(1586年

  • 百谷坞

    即柏谷坞。在今河南偃师市东南四十里。《水经·洛水注》:“洛水又东径百谷坞北。”

  • 广通仓

    隋开皇三年(583)建,在今陕西华阴市东北渭河入黄河口处。大业初改名永丰仓。隋开皇三年(583年)建,在今陕西省华阴市东北渭河入黄河口处。大业初改名永丰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