郱
又作骈。春秋纪邑,后入齐。在今山东临朐县东南三十里。《春秋》: 庄公元年 (前693),“齐师迁纪郱、鄑、郚”。杜注: “齐欲灭纪,故徙其三邑之民而取其地。郱在东莞临朐县东南。” 西汉为瓶侯国。
古邑名。春秋纪国邑,后入齐。在今山东省临朐县东南。《春秋》庄公元年(前693年):“齐师迁纪、郱、鄑、郚。”即此。
又作骈。春秋纪邑,后入齐。在今山东临朐县东南三十里。《春秋》: 庄公元年 (前693),“齐师迁纪郱、鄑、郚”。杜注: “齐欲灭纪,故徙其三邑之民而取其地。郱在东莞临朐县东南。” 西汉为瓶侯国。
古邑名。春秋纪国邑,后入齐。在今山东省临朐县东南。《春秋》庄公元年(前693年):“齐师迁纪、郱、鄑、郚。”即此。
在今湖南祁阳县北六十里。《方舆纪要》卷81祁阳县:乌符山“县之望山也。元成宗时,湖南盗詹一仔作乱,左丞刘国杰讨破之,降其余众,相要地为三屯:衡曰清化,永曰乌符,武冈曰白苍,选众耕屯,使贼不得为巢穴,境
即今江苏高邮市西南武安湖。《水经·淮水注》: “中渎水自广陵北出武广湖东,陆阳湖西,二湖东西相直五里。”
即贵州乌江上游鸭池河流经修文、息烽两县境内的一段。《方舆纪要》卷123附水西宣慰司:陆广河“在水西南境。《志》云,水西之河,最大者曰陆广,其上流曰鸭池,下流东注,曰黄沙渡,会于清水江,又东会于涪江,鸭
①在今浙江临海市西。《方舆纪要》 卷92台州府: 宜山在 “府西六十里。其巅平衍,良畴可千顷,潭瀑沾溉,旱不能灾”。②在今广西宜州市北一里。《元丰九域志》 卷9:宜州龙水县有宜山。《方舆纪要》 卷10
在今云南腾冲县东南。《明一统志》卷87南甸宣抚司:小龙川关“在司东北八十里”。
在今蒙古国西南杭爱山西。《周书·突厥传》:“于都斤四(西)五百里,有高山迥出,上无草树,谓其为勃登凝黎,夏言地神也。”
亦作维山。在今湖北南漳县东北。《汉书·地理志》 汉中郡房陵县: “淮山,淮水所出,东至中庐入沔。”
战国赵邑,即今山西广灵县西十里平城乡。《史记·赵世家》:孝成王十九年(前247),“赵与燕易土,以龙兑、汾门、临乐与燕;燕以葛、武阳、平舒与赵”。西汉置平舒县。即“徐州(6)”。
北宋置,属乐昌县。即今广东乐昌市东北横坑。北宋属乐昌县,在今广东省乐昌市东北横坑。
即菏泽。在今山东定陶县东北。《禹贡》:“荥波即潴。通荷泽。” 又云: “导沇水,东流为洛,入于河,轶为荥,东出于陶丘北,又东至于荷。”即“菏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