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郑县

郑县

①春秋秦武公十一年 (前687) 灭郑国置,治所即今陕西华县。秦属内史。西汉属京兆尹。三国魏属京兆郡。北魏太平真君元年 (440) 为华山郡治。孝昌二年 (526) 移治今华县西七里,属华山郡。北周移治今华县西南九里故县里。隋开皇三年 (583)还治今华县,属华州。大业初属京兆郡。义宁元年(617) 复为华山郡治。唐武德初复为华州治。垂拱元年 (685) 改为太州治,后复为华州治。乾宁四年(897) 为德兴府治。光化三年 (900) 复为华州治。元初省入华州。

②南朝宋置,属顺阳郡。治所在今河南淅川县东南。南齐属从阳郡。北魏废。西魏复置,不久改为清乡县。

③南齐侨置,属南汝阴郡。治所在今安徽合肥附近地。后废。

④1913年改郑州直隶州置,属河南豫东道。治所即今河南郑州市。1914年属河南开封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28年析城区置郑州市。1952年撤销,并入郑州市及新郑、中牟二县。


(1)古县名。(1)春秋秦武公十一年(前687年)置,治今陕西省华县。秦属内史。西汉属京兆尹。三国魏属京兆郡。北魏为东雍州及华州郡治。西魏为华州治。隋属京兆郡。唐复为华州治。元初废入华州。(2)西魏置,治今河南省淅川县东南。属顺阳郡。北周改为清乡县。(2)旧县名。1913年由郑州直隶州改置,治今河南省郑州市城区。1948年迁岗杜(今河南郑州市东南)。1952年撤销,并入郑州市及新郑、中牟两县地。


猜你喜欢

  • 战国楚邑。在今四川巫山县。《战国策·楚策四》:“庄辛去,之赵,留五月,秦果举鄢、郢、巫、上蔡、陈之地。”古邑名。战国楚邑。在今重庆市巫山县北。《战国策·楚策四》:“秦果举鄢、郢、巫、上蔡、陈之地。”即

  • 竹屿山

    即今浙江岱山县岱山岛东之大、小竹屿岛。《清一统志·宁波府一》:竹屿山“在定海县西南海中。两山夹峙,上有丛竹”。

  • 静戎县

    北宋太平兴国六年 (981) 置,为静戎军治。治所即今河北徐水县。景德元年 (1004) 改安肃县。北宋置,治今河北省徐水县。属静戎军。景德元年(1004年)改为安肃县。

  • 定苲县

    本定莋县。西晋改为定苲县,属越嶲郡。治所在今四川盐源县。南朝宋复为定莋县。古县名。原名定莋县。西晋时改定苲县,治今四川省盐源县东北卫城。属越嶲郡。南朝齐废。

  • 渥城县

    金泰和四年 (1204) 置,八年 (1208) 为安州治。治所即今河北安新县 (新安镇)。元改名新安县。古县名。金泰和四年(1204年)置,治今河北省安新县。属安州。八年为安州治。蒙古至元二年(12

  • 凤山溪

    在今台湾省新竹县北。《清一统志·台湾府》:凤山溪“在彰化县竹堑溪之北。《通志》:源发查内山,西流至小凤山埔入于海”。

  • 隅头集

    在今江苏邳州市东南。《清一统志·徐州府二》: 隅头集 “在旧邳州城东北四十里。有运河把总驻此”。

  • 杨坊寨

    南宋绍兴二年(1132)置,属邵武县。在今福建邵武市东北。元有巡司驻此。明洪武十一年(1378)废。

  • 大茂山

    即恒山。又名神尖。在今河北唐县西北一百五十里。宋沈括《梦溪笔谈》卷24:“北岳常岭(恒山),今谓之大茂山者是也。半属契丹,以大茂山分脊为界,岳祠旧在山下。”即此。

  • 蓬山

    在今四川营山县东北七十里。《寰宇记》 卷139蓬州: “因蓬山以为名。” 《方舆纪要》 卷68营山县: 大蓬山,“ 《志》 云: 蓬山有朝阳洞,空阔可容数百人。久塞。万历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