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邓州

邓州

①西魏废帝元年(552)于邓至羌地置,治所在尚安县(在今四川南坪县西北)。《元和志》卷22扶州:旧置邓州,“因邓至羌为名也”。辖境相当今四川南坪县及甘肃舟曲、文县部分地。隋开皇七年(587)改为扶州。

②隋开皇七年(587)改荆州置,治所在穰县(今河南邓州市)。大业初改为南阳郡。唐武德二年(619)复改邓州。辖境相当今河南邓州、南阳二市及南阳、新野、内乡、西峡、淅川、镇平、南召等县地。天宝元年(742)改为南阳郡,乾元元年(758)复为邓州。元属南阳府。明省穰县入州。清不领县。1913年改为邓县。


隋开皇七年(587年)改荆州置。治穰县(今河南邓州市)。大业初改为南阳郡。唐武德二年(619年)复改为邓州。天宝元年(742年)又改南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邓州。唐辖境相当今河南省伏牛山以南的丹江、湍河、白河流域。北宋属京西南路。金属南京路。元属南阳府,辖境缩小,仅今邓州市和新野、内乡县地。明清不辖县。1913年改为县。位于南北交通孔道,为防守荆、襄的外围要地。南宋时宋、金双方争夺剧烈。


猜你喜欢

  • 才口关

    亦作纔口关。北宋置,在今甘肃定西县西北四十里纔口乡。西通兰州,北通靖远,为往来交通要道。明成化中置巡司于此,清裁。

  • 宛塘

    即宛唐。在今安徽寿县东南。

  • 柏崖山

    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南五十里蓼坞西北。东魏侯景筑城于山上。唐咸亨四年 (673) 置柏崖县及柏崖仓于此。古山名。在今河南省孟津县西。南北朝时侯景筑城于山上。唐咸亨四年(673年)于此建柏崖仓。

  • 宁越营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改镇西千户所置,属建昌镇。治所在海棠关(今四川甘洛县西北海棠镇)。初设守备,后改都司驻此。

  • 久护州

    唐开元十七年(729)置,属黎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甘洛或汉源、石棉等县境。北宋以后废。

  • 洗心泉

    在今陕西汉阴县东。《清一统志· 兴安府一》 引 《 (兴安) 州志》: “县东三里有池龙沟,内有长啸崖,峭壁数十仞。明嘉靖中,有僧辟 一洞,曰朝阳洞。洞东一泉,从岩穴流出,名曰洗心泉。”

  • 鸦关

    又名老鸦关。明置,在今贵州贵阳市东北。《清一统志·贵阳府》: 鸦关 “在府城东北五里,鸦关山下。关西为杨柳铺,四川驿道所经”。

  • 汉广郡

    ①或称德广郡。北魏永安中置,属广州。治所在昆阳县(北齐改为汝坟县,在今河南叶县东北十五里)。隋开皇初废。②北魏置,属华州。治所在平氏县(今河南桐柏县西北平氏镇)。西魏废帝元年(552)属淮州。三年(5

  • 龙安驿

    北宋庆历中置,在今江西安义县东北三十里。元废。

  • 关春岭

    在今广东乐昌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02乳源县:关春岭“在县西二百二十里。路通宜章,即古入京之道”。《清一统志·韶州府》:关春岭“俗名官村岭。东通官埠,北通宜章。左有梅花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