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遂溪县

遂溪县

唐天宝元年 (742) 改铁杷县置,属海康郡。治所在今广东湛江市西南湖光镇西旧县村。乾元元年 (758) 属雷州。北宋开宝五年 (972) 废入海康县。南宋绍兴十九年 (1149) 复置,仍属雷州,移治今遂溪县。元属雷州路。明属雷州府。民国初属广东高雷道。1920年直属广东省。


在广东省西南、雷州半岛北部。属湛江市。面积2007平方千米。人口99.4万。辖18镇。县人民政府驻遂城镇。清康熙《海康县续志》释遂溪为“溪水合流,民利遂之”。汉属合浦郡徐闻县。南朝梁置扇沙县及椹县,属南合州合浦郡。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增设铁杷县(《舆地纪胜》引《元和郡县志》云:“隋开皇十一年于此置铁杷县,因县西铁杷水为名。”);十八年改椹县为椹川县。大业初椹川县并入扇沙县,属合浦郡。唐初复置椹川县,省扇沙县、椹川县并入铁杷县。天宝元年(742年)改铁杷为遂溪县,属雷州。北宋开宝五年(972年)省遂溪县入海康县。南宋绍兴十九年(1149年)复置遂溪县,属雷州。二十年迁今治。元属雷州路。明、清属雷州府。1914年属高雷道。1920年属广东省。1949年属南路专区,1950年属高雷专区,1952年属粤西行政区,1956年属湛江专区。1959年撤县,与廉江、海康县南渡河北部地区合并为雷北县。1961年恢复遂溪县。1970年属湛江地区,1983年属湛江市。地处雷州半岛北部火山丘陵和台地区。最高点螺岗岭海拔233米。河流短小,有遂溪河、城月河、杨柑河、乐民河。雷州青年运河有大小灌渠三百多条。属北热带湿润气候。农产稻、甘蔗、花生等,是广东产蔗区之一。盛产桉木。西临北部湾,东有五里山港。海洋捕捞业发达,珍珠养殖著名。矿产有泥炭土、石英、瓷土和硫铁、金、钛、铁等。工业有制糖、化肥、水泥、烟酒、陶瓷。207国道、325国道和黎湛铁路经此。纪念地有抗法团练总局旧址潜移书院、遂溪人民抗法纪念碑。


猜你喜欢

  • 夹石

    即北硖山。即今安徽桐城县北六十里,与舒城县接界。《三国志·吴书·陆逊传》:黄武七年(228),曹休率众入皖,“逊自为中部,令朱桓、全琮为左右翼,三道俱进,果冲休伏兵,因驱走之,追亡逐北,径至夹石,斩获

  • 江密蜂镇

    即今吉林永吉县东北江密蜂镇。向为孔道,旧吉敦铁路经此。《吉林乡土志》:“相传此地曾有江姓养蜂于此,故名。后因年代久远,误将‘蜜蜂’二字,书为‘蜜峰’,沿用至今, 习而不察,遂失当初命名之真意矣。”

  • 康城县

    北魏孝昌中析阳城县置,属洛州阳城郡。治所在今河南禹州市西北三十五里康城村。隋仁寿四年 (604) 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属嵩州。贞观三年 (629) 废。古县名。北魏孝昌中析阳城县置,治今

  • 静海军

    ①五代晋天福四年 (939) 吴越置,治所在温州 (今浙江温州市)。北宋初废。②五代周显德五年 (958) 升静海镇置,治所即今江苏南通市。不久改为通州。(1)又作靖海军。五代晋天福八年(943年)吴

  • 道家墟

    即今广西藤县西南一百二十里道家村。明、清置窦家寨巡司于此。

  • 阿鲁科尔沁旗

    后金天聪八年(1634)以阿鲁科尔沁部置左、右翼二旗,崇德元年(1636)合并为阿鲁科尔沁旗,属内蒙古昭乌达盟。札萨克驻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西北坤都镇西翁根毛都。伪满时移治坤都镇。1946年迁今治天山

  • 白杨岭

    在今河北易县西北四十里。《水经·易水注》:白杨水“出逎县西山白杨岭下,东南流入濡水”。又《清一统志·易州》:白杨岭“岭多白杨树,故名。俗讹为白羊”。

  • 青川驿

    在今山东宁阳县北三十里堽城坝。《清一统志 ·兖州府二》: 青川驿 “旧在县西八里青川村,明成化二年移置于此。有驿丞,今裁”。

  • 开光堡

    北宋绍圣四年(1097)修筑,在今陕西绥德县北。元废。在今陕西省绥德县北。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筑,元符元年(1098年)命名。二年属绥德城。元废。

  • 涿州路

    蒙古太宗八年 (1236) 升涿州置,治所在范阳县 (今河北涿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北涿州市及北京市房山区地。中统四年 (1263) 复为涿州。蒙古太宗八年(1236年)升涿州置,治范阳县(即今河北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