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通济渠

通济渠

隋大业元年 (605) 开凿。为沟通黄、淮二大河的运河。《隋书·炀帝纪》: “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自板渚引河通于淮。” 西段起自今河南洛阳市西,引谷水和洛水贯洛阳城东出循阳渠故道至偃师入洛,由洛水入黄河。东段自板渚 (今河南荥阳市北) 引黄河水东流,循汴水故道,经开封市折而东南流,经杞县、睢县、宁陵至商丘东南行蕲水故道,又经夏邑、永城、安徽宿州、灵壁、泗县、江苏泗洪至盱眙对岸入淮河。因为炀帝巡游所用,俗称御河。唐改名广济渠。这条运河的开凿促进了中原和江淮地区之间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唐、宋时通称西段为漕渠和洛水,东段为汴河或汴渠。


隋大业元年(605年)开的运河。分东、西二段,西段起自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市)西苑,引谷(穀)水、洛水贯洛阳城东出,循东汉阳渠故道至偃师入洛,由洛水入黄河;东段起自板渚(今河南荥阳市北)引黄河水东行汴水故道,至今河南省开封市别汴水折向东南至今商丘市东南行蕲水故道,再经安徽省于江苏省泗洪县至盱眙县对岸注入淮河。因为炀帝巡游所用,亦称御河。唐改名广济渠。唐宋时通称西段为漕渠和洛水,东段为汴河或汴渠。对隋及唐宋时期中原与江淮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参见“汴水”。


猜你喜欢

  • 臧村滩

    亦名西滩。在今陕西富平县西二十里。《清一统志· 西安府一》 “卤薄滩” 条下: 臧村滩“岁旱时,其上亦可煮盐”。

  • 武平路

    元至元二十五年 (1288) 改大宁路置,属辽阳行中书省。治所在大定县 (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大明镇)。辖境相当今河北滦河以东及长城以北,内蒙古老哈河、奈曼旗以南,辽宁医巫闾山、大凌河以西地区。后复为大宁

  • 普里部

    今贵州安顺市地。宋时为普里部。《元史·地理志》 普定路: “本普里部,归附后改普定府。” 明曹学佺 《名胜志》: “罗鬼仡佬可苗所居,号普里部。”

  • 拓南城

    唐南诏置,属永昌节度。在今云南永德县东北永康坝。南诏置,在今云南省永德县东北永康。属永昌节度使。

  • 黑河铺

    亦作黑河州。辽置,属临潢府。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东南,查干木伦河北岸都希苏木西北友好村古城。金承安二年 (1197) 升为卢川县。

  • 南午岭

    在今浙江东阳市南。《方舆纪要》 卷93东阳县: 南午岭在 “县南十里,温、处、台、闽取途处也。嘉靖三十三年,倭贼自仙居来犯,官军御却之于此”。

  • 新堰口市

    即今湖北天门市西南二十里新堰乡。清光绪 《湖北全省分图》: 天门县西南有新堰口市。

  • 俱利城

    在今河南渑池县西。《水经·谷水注》:“谷水又东径秦、赵二城南……世谓之俱利城。耆彦曰: ‘昔秦赵之会,各据一城,秦王使赵王鼓瑟,蔺相如令秦王击缶处也。’” 《元和志》 卷5渑池县: “谷水,南去县二百

  • 尹公山

    一名项公山。在今浙江遂昌县东北。《方舆纪要》卷94遂昌县:尹公山“在县东三十五里。峰峦高耸”。

  • 马家凹

    在今甘肃泾川县东。《方舆纪要》卷58泾州:马家凹在“州东四十里。今有递运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