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通州路

通州路

元至元十五年 (1278) 改通州置,治所在静海县 (今江苏南通市)。领静海、海门二县。辖地相当今南通、海门、启东、通州等市及如东县地。二十一年 (1284) 废通州路,仍为通州。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通州置,治静海(今江苏南通市),属河南江北行省。辖境相当今江苏省南通、海门、如东、通州等市县地。二十一年复降为州。


猜你喜欢

  • 硇洲

    即碙洲。今广东湛江市东南硇洲岛。《宋史·瀛国公传》: 南宋景炎三年 (1278),“ (帝) 昰殂于碙洲,其臣号之曰端宗”,即此。又 《清一统志·高州府》: 硇洲镇巡司,“硇一作碙,在吴川县南一百里碙

  • 南旺湖

    在今山东汶上县西南。约即 《水经·汶水注》 之茂都淀,为汶水所潴,后渐浅涸。明永乐中重修会通河,筑戴村坝,遏汶水西南流至南旺高地,围堤为湖,称为水脊,分南北流入会通河,规定七分向北,三分向南。湖初置时

  • 罗雄部

    宋大理置,属石城郡。在今云南罗平县南二十五里阿邦村北的山上。《元史·地理志》 罗雄州: “俗传盘瓠六男,其一曰蒙由丘,后裔有罗雄者居此甸。至其孙普恐,名其部曰罗雄。” 元改罗雄州。大理后期于塔敝纳夷甸

  • 古回鹘城

    即窝鲁朵城、 卜古罕城。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上游西岸哈剌巴尔戛逊古城遗址。《辽史·太祖纪》:天赞三年(924),亲征阻卜等部,“九月丙申朔,次古回鹘城,勒石纪功……甲子,诏砻闢遏可汗故碑,以契丹、突厥、汉

  • 蒲家场

    即今四川达川市北蒲家镇。清乾隆 《达州志》 卷1: 蒲家场 “在州北方,去城五十里”。

  • 天息山

    一名伏牛山。在今河南嵩县西南。山北为汝水之源,山南为白河之源。《山海经·海内东经》:“汝水出天息山,在梁勉乡西北。”《元和志》卷6汝州鲁山县:“汝水出县西一百五十里天息山,一名伏牛山。”

  • 北川铁路

    自今四川重庆市江北区白庙子至合川市东渠江东岸之三汇场。1927年动工兴建,1929年9月建成一段通车。1934年增建至大田坝,全长23里。为单轨运煤铁路。是四川第一条铁路。

  • 邦偏山

    一作偏邦。在今云南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南。《方舆纪要》卷118孟缅长官司:邦偏山“在猛猛南。高六十里”。

  • 弥雄山

    在今云南嵩明县北三十里。《明一统志》卷86云南府: 弥雄山 “在嵩盟州北三十里。苍崖叠出,望之蔚然,土址肥饶,蔬菜繁夥。今名弥秀山”。

  • 高埠

    即今江西资溪县北高埠镇。清同治 《江西全省舆图》 卷3: 泸溪县 (今资溪县) 东北二十里高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