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通化市

通化市

1942年伪满析通化县城区置,为通化省会。治所即今吉林通化市。1945年属安东省。1949年属辽东省。1954年属吉林省。


简称通。在吉林省东南部,东界鸭绿江邻朝鲜。面积1.57万平方千米(市辖区761平方千米)。人口226.2万(市辖区45.4万)。辖东昌、二道江2区和通化、辉南、柳河3县,代管梅河口、集安2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东昌区。通化有“通归王化”之意(见《满洲地名考》)。清光绪三年(1877年)于头道江设通化县,属奉天兴京厅。1914年属奉天省东边道。1929年属辽宁省。1942年析通化县通化街置通化市。1947年通化市、县合署,属安东省。1948年市、县分治,属安东省。1949年属辽东省。1954年划归吉林省,置通化专区,驻通化市,通化县并入市。1955年市县又分治,1960年又合并,1962年又分治。1968年通化专区改通化地区。1969年县治迁往快大茂镇。1985年撤销通化地区,通化市升为地级市;原通化地区所属通化、集安、海龙、柳河、辉南五县划入。同年海龙县改为梅河口市。1988年集安县改市。地处长白山腹地,70%为山区。浑江及其支流以树枝状贯境,建有云峰(中朝合建)、海龙等大、中、小型水库200余座。属中温带湿润气候。富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达70%。是野山参的主要产地。富野生动、植物。农产以玉米、高粱、大豆、稻等为主。产蜂蜜、葡萄、哈士蟆油等。园参产量占重要地位。矿产主要有金、锌、铝土、铜、铅、镍及煤、石灰石等。为省钢铁工业基地。工业有建材、制药、冶金、化工、人造毛皮、酿酒、电器材料等。集安设海关有边境贸易。梅集、鸭大铁路和201、303国道经此。市郊集安市有洞沟古墓群、丸都山城,国内城、长川壁画墓等名胜古迹。市内有玉皇山公园、杨靖宇烈士陵园。


猜你喜欢

  • 平乐镇

    ①北宋置,属火井县。即今四川邛崃市西南平落镇。②即今广西鹿寨县北中渡镇。《明史·地理志》洛容县:“东有平乐镇巡检司,治石榴江,后迁县东北中渡。”《清一统志·柳州府》:平乐镇巡司“在洛容县东北七十里。地

  • 五丁山

    在今陕西宁强县北四十里。其峡曰五丁峡。亦曰金牛峡。《方舆纪要》卷56宁羌州:五丁山“相传即秦作五石牛绐蜀,蜀令开道引之处也”。

  • 赤县神州

    中国之别称。《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战国齐人邹衍创“大九州”说,“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 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

  • 绣江

    ①即今山东章丘市之淯河,北注小清河。其源为百脉水。元于钦 《齐乘》 卷2: 百脉水 “即绣江源也”。②一名罗越水。即今广西桂平县西南五十里大洋河。《寰宇记》 卷167容州陆川县: “罗越水亦名灵溪水,

  • ①商代都城。传有三亳: (1) 南亳,在今河南商丘县东南,相传汤曾居此。(2) 北亳,在今河南商丘县北,相传诸侯于此拥戴商汤为盟主。(3) 西亳,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尸乡沟一带。《史记·殷本纪》:“自契至

  • 淮西道

    元至元十三年 (1276) 置淮西道宣抚司,十四年 (1277) 改为淮西道宣慰司。治所在庐州路(今安徽合肥市)。大德三年 (1299) 与淮东道宣慰司合并为淮东淮西道宣慰司,徙治扬州路 (今江苏扬州

  • 梅仙山

    又名梅君山。在今福建建瓯市南二里。《寰宇记》 卷101建州建安县: 梅君山 “在郡东南,云梅福炼药于此山上升,因名之”。《清一统志·建宁府》 引 《新志》: “又名梅仙山。山顶丹井、坛灶犹存。”

  • 云晃山

    在今云南盈江县东。《明一统志》卷87干崖宣抚司:云晃山“在司(今旧城镇)南一十五里。上有瀑布泉,即云晃河之源也”。

  • 葱谷水

    即今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南沙棠 (塘)川河。《水经· 河水注》: “湟水又东,右 (当为左) 合葱谷水 水有四源,各出一溪,乱流注于湟。”

  • 紫微城

    即唐东都宫城。在今河南洛阳市隋唐故城中。《新唐书·地理志》 曰: “宫城在皇城北……其崇四丈八尺,以象北辰藩卫,曰紫微城。” 《元河南志》 亦称: “宫城曰紫微城,其城象紫微宫,因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