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嵌
①台湾土著番社名。指今台湾台南市一带。为山胞西拉雅族赤嵌社的译音。是台湾开发最早的地区。相传明代郑和下西洋,副使曾在此登陆取水。
②城名。清顺治十年(1653)荷兰殖民者于今台湾台南市筑普罗文查城,华人称为赤嵌城,亦作红毛城。顺治十八年(1661)郑成功收复台湾,改置承天府。
①台湾土著番社名。指今台湾台南市一带。为山胞西拉雅族赤嵌社的译音。是台湾开发最早的地区。相传明代郑和下西洋,副使曾在此登陆取水。
②城名。清顺治十年(1653)荷兰殖民者于今台湾台南市筑普罗文查城,华人称为赤嵌城,亦作红毛城。顺治十八年(1661)郑成功收复台湾,改置承天府。
乃西虢支庶。即今陕西宝鸡县。《史记·秦本纪》:武公十一年(前687)“灭小虢”。后为邑。春秋时称“西虢”为“小虢”。在今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西。《史记·秦本纪》:武公十一年(前687年),“灭小虢”,即
即积水潭。在今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内。《元史·河渠志》: “海子一名积水潭,聚西北诸泉之水,流行入都城而汇于此,汪洋如海,都人因名焉。”
南朝宋元嘉中析番禺县置,属南海郡。治所在今广东广州市东。南朝梁废。古县名。南朝宋文帝时置,治今广东省广州市西北。属南海郡。南朝梁废。
即今云南腾冲、盈江县境之槟榔江。元代称阿昔江。《元书·寰宇志》:“镇西路, 蛮曰干额,有阿昔江自腾冲来,下流合阿禾江,南至缅入海。”
即今台湾省嘉义县。本高山族平埔人聚居地。清康熙间蒋毓英 《台湾府志》 卷1: 诸罗山社 “离府治一百二十里”。康熙四十三年 (1704)移诸罗县于此。乾隆五十一年 (1786) 改名嘉义县。
清置,属曲沃县。即今山西曲沃县西北二十里高显镇。
在今河南襄城县北四十五里。《方舆纪要》 卷47襄城县: “县北四十里有阎寨……又五里为郑庄公城。春秋楚伐郑,庄公出师境上,与楚相距处。”
一作嵛山。在今湖南永州市南二十里。宋本《寰宇记》 卷116零陵县: 俞山 “一名石室山。山面临潇水,耸峻万峰。古老相传,郡有名人,累朝不绝,因此名”。
即今西洱河。在云南大理市区。唐代称洱海出口为龙尾江,见南诏《中兴二年画卷》注记。又称洱水, 见唐樊绰《蛮书》卷5。
在今江西上饶县南五十五里。《方舆纪要》卷85广信府上饶县:古良溪“出封禁山北溪,与丁溪山水合而入上饶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