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观州

观州

①隋开皇九年(589)置, 治所在东光县(今河北东光县)。大业初废。

②唐武德元年(618)改九门郡置。治九门县(今河北藁城市西北二十五里九门回族乡)。辖境相当今河北藁城市西北一带。五年(622)废。

③唐武德四年(621)置,治弓高县(今阜城县东北)。辖境相当今河北阜城、景县、吴桥、东光等县地。贞观十七年(643)废。金大安年间曾改景州为观州, 以避章庙讳。

④北宋大观元年(1107)改南丹羁縻州置,治所在今广西南丹县东北。四年(1110)移治高峰砦(今南丹县东南新州)。南宋绍兴四年(1134)废为高峰砦。


(1)隋开皇九年(589年)置,治东光县(今属河北)。大业三年(607年)废。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治弓高县(今河北东光县西北)。贞观十七年(643年)又废。金大安年间改景州复置,治东光县。蒙古太宗八年(1236年)徙治今景县城。至元二年(1265年)仍名景州。(2)唐武德元年改九门郡置,治九门县(今河北藁城市西北)。五年废。(3)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改南丹州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四年移治今南丹县东南高峰坳。属广南西路。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凤山、东兰三县及天峨县东部、巴马瑶族自治县北部地。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复名南丹州。


猜你喜欢

  • 稔禾溪

    在今湖南黔阳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81黔阳县 “大龙溪” 条下: “又稔禾溪,亦出罗公山,经县 (治今黔城镇) 东南百里,西北流,亦入沅水。”

  • 归义县

    ①东魏武定七年(549)置,属义塘郡。治所在今江苏赣榆县北。北周废入怀仁县。②东魏武定七年(549)置,属临清郡。治所在今江苏宿迁市地。后废。③隋义宁二年(618)析定安县置,属北地郡。治所在今甘肃宁

  • 郅居水

    今蒙古国色楞格河。《汉书·匈奴传》:征和三年 (前90),汉遣贰师将军李广利等率军十四万余三道出击匈奴,“单于闻汉兵大出,悉遣其辎重徙赵信城,北抵郅居水。…… (贰师) 欲深入要功,遂北至郅居水上”。

  • 乐平溪

    在今贵州麻江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21麻哈州乐平司:乐平溪在“司治南。下流合于麻哈江。《志》云,司境有紫疆苗,夹溪而居云”。

  • 新田营

    ①即今湖南新田县治。《清一统志·永州府二》: 新田营,“今新田县治。明万历二年置,以防宁远东北瑶洞。崇祯十二年,郡守晏日曙以其地山峦层复,民染瑶俗,建议分宁远南北二乡十五都置县,即新田为治,因名”。②

  • 鹁鸽峰

    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为虞山高峰之一。峰下有瓶隐庐,为清季翁同龢退隐之处。

  • 斗蒲村

    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北。《宋史·蛮夷传四》:元丰四年(1081),讨乞弟,“(林)广遂破乐共城,至斗蒲村”。

  • 金堤 (隄)

    ①指西汉东郡 (治濮阳县,今河南濮阳市西南)、魏郡 (治邺县,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平原郡 (治平原县,今山东平原县南) 界内黄河两岸石堤。《史记·河渠书》: “孝文时,河决酸枣,东溃金堤,于是东郡大兴

  • 杨水

    即阳水。今山东青州市南阳河。《宋书·索虏传》:虏围青州,刺史竺夔“于杨水口两岸设伏”。《水经·淄水注》 杨守敬《疏》谓即阳水。

  • 云亭江

    即今江西泰和县南珠林江。《明一统志》卷56吉安府:云亭江“在泰和县南。一名缯水”。《清一统志·吉安府一》:云亭江“源出赣州兴国县界,有二源, 自梁口西北流一百里至县境沙村合流,又自县南株林口入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