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西陵峡

西陵峡

①长江三峡之一。在今湖北宜昌县西。东起宜昌市西北南津关,西至秭归县香溪口。《水经·江水注》:“江水又东径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一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寰宇记》卷147夷陵县:西陵峡“在县西北二十五里。《吴志》云:陆逊破刘玄德还屯夷陵守峡口以备蜀,即此是也”。

②即长江三峡之瞿唐峡。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十三里。《寰宇记》卷148夔州:“瞿塘峡在州东一里,古西陵峡也。连岩千丈,奔流电激,舟人为之恐惧。”


长江三峡之一。因峡东口西陵山得名。《水经注·江水》:“江水又东逕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一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西起湖北省巴东县官渡口,东至宜昌市南津关,全长120千米,为长江三峡中最长的峡谷。分为四段:官渡口至香溪间为香溪宽谷(长约45千米);香溪至庙河为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和崆岭峡;庙河至南沱间为庙南宽谷(长约33千米);南沱至南津关间为灯影峡及黄猫峡。狭谷段合长42千米,两岸峭壁巉岩,以牛肝马肺峡最险。多险滩急流。沿岸为中国柑橘主产区,并有黄陵庙、三游洞、陆游泉等名胜古迹。

西 陵 峡


猜你喜欢

  • 通曲山

    在今云南建水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115纳楼茶甸长官司: 通曲山在 “司 (治今县西南官厅) 西南八里山下。有泉两派,一流入禄丰县,一流入司东北五十里之仙人洞,亦谓之石洞”。

  • 谦光殿

    张骏执政时建。在姑臧城 (今甘肃武威市城) 南。为前凉国都姑臧城内的主要宫殿。《晋书·张骏传》 载: “又于姑臧城南筑城,起谦光殿,画以五色,饰以金玉,穷尽珍巧。殿之四面各起一殿,东曰宜阳青殿,以春三

  • 土拉河

    亦作图拉河。即今蒙古国中央省西北之图拉河。《明史·李文忠传》:洪武五年(1372),由东道北征趋和林,“进至胪朐河,令部将韩政等守辎重,而自帅大军,人赍二十日粮,疾驰至土拉河。元太师蛮子哈剌章悉众渡河

  • 酉溪砦

    北宋置,属辰州。在今湖南沅陵县北二十里。熙宁九年(1076)废。元置巡司于此。

  • 木官里

    明初改木当长官司置,属贵州卫。后属定番州。在今贵州惠水县南百四十里。

  • 乡宁县

    五代唐改昌宁县置,属慈州。治所在今山西乡宁县东南。北宋皇祐三年(1051)移治今乡宁县,熙宁五年(1072)废。金复置乡宁县,属吉州。蒙古至元三年(1266)废。后复置。清属平阳府。民国初属山西河东道

  • 鲁密东谷

    俗称东谷司。即今四川丹巴县西南东谷乡。清康熙四十年 (1701) 于此置鲁密东谷土百户,属明正宣慰司。后废。

  • 白沙角

    在今广东汕尾市东遮浪镇东北。为突出海中之一角。清光绪《广东舆地全图》:海丰县图有白沙角。

  • 胥州

    唐武德五年 (622) 置,治所在胥浦县 (今越南清化省清化西北)。贞观元年 (627) 废。

  • 坤都伦河

    即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之纳林河。清张穆 《蒙古游牧记》 卷16额济纳旧土尔扈特部: “牧地跨昆都伦河。” 补注: “ 《会典图说》: 额济纳旧土尔扈特旗在居延海,无巨川,惟坤都伦河自甘肃肃州北流,经额济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