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俄洛
即今四川雅江县西西俄洛乡。清代为川藏往来孔道。清乾隆《卫藏通志》卷4:“西俄洛,有塘铺, 土百户供役,给柴草,换乌拉,有汉人客舍。”
即今四川雅江县西西俄洛乡。清代为川藏往来孔道。清乾隆《卫藏通志》卷4:“西俄洛,有塘铺, 土百户供役,给柴草,换乌拉,有汉人客舍。”
唐武德四年 (621) 置,治所在郁平县(今广西贵港市)。贞观八年 (634) 改为贵州。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治郁平县(今广西贵港市)。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一带。贞观八年(634年)改
北宋置,属通远县。在今甘肃环县北七十里。金以后废。
又名贤士台、招贤台、黄金台。在今河北定兴县西易水上。战国燕昭王置,以延天下士。《水经·易水注》: 故安县有 “金台陂,陂东西六、七里,南北五里。侧陂西北有钓台,高丈余,方可四十步。陂北十余步有金台,台
即今陕西商南县东富水镇。明置巡司于此。
北宋置,属平泉县。即今四川简阳市。《元丰九域志》卷7:平泉县有“牛鞞镇”。
又作兔儿山、犊儿山。在今内蒙古札鲁特旗西北霍林河(呼林河)源处。《辽史·营卫志》:夏捺钵“无常所,多在吐儿山。……吐儿山在黑山东北三百里,近馒头山”。宋沈括《熙宁使虏图抄》载:自庆州(今巴林右旗北之白
即今江苏张家港市。《方舆纪要》卷25常州府江阴县:杨舍镇在“县东五十五里。旧有杨家港,宋乾道六年,命两浙运副刘敏士等,于杨家港东,开河置牐,通行盐船,仍拨官兵守卫,并不时挑浚。自是商旅聚集,谓之杨舍镇
①又作楗为郡。西汉建元六年 (前135)分广汉郡南部及夜郎国地置,属益州。治所在鄨县(今贵州遵义市西)。元光五年 (前130) 移治南广(今四川筠连县境),始元元年 (前86) 移治僰道县(今四川宜宾
民国置,即今贵州贞丰县东四十里白层镇。亦名巴淌,系布依语音译,意为江口。以地处那郎河与北盘江汇口,故名。1935年红一方面军由此抢渡北盘江。
①即嘉陵江。在今四川东部。《汉书·地理志》 广汉郡刚氐道:“涪水出徼外,南至垫江入汉,过郡二, 行千六十九里。”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涪水出广汉刚邑(氐)道徼外,南入汉。”②亦名汉川水。即今四川汉源